当前位置: > 市州子站 > 纪检要闻 > 新闻细览 【字体: 】【刷新】【关闭
海西州纪委监委机关选好驻村“第一书记”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来源:海西州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1年8月6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切实做好驻村帮扶工作的有效衔接,海西州纪委监委机关于近日向都兰县香日德镇永盛村选派了第三任驻村“第一书记”。

  乡村振兴,基层干部是关键。自开展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以来,州纪委监委始终严把人选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把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选出来、派出去。充分考虑选派人员年龄、专业、经历及联点村的实际情况,把最合适的人选派到联点帮扶村,着力在提高驻村干部与所驻村庄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环境整治、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匹配度上下功夫,真正让驻村“第一书记”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从2015年州纪委监委派出第一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第一书记”在香日德镇党委领导下,坚持以“融入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思路,准确掌握联点帮扶村基本情况,认真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聚焦影响村级经济发展的症结和村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现实困难,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精准落实国家政策,总结出了一套务实管用符合当地实际、群众满意的办法经验。

  近年来,驻村“第一书记”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从强化联点村党组织建设入手,以党建引领为发力点,把立规矩、定制度作为首要任务,切实扎紧制度的笼子,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31项,为全村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在联点帮扶工作中,“第一书记”始终以决战脱贫攻坚为主线,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系列要求,通过深入调研,制定了村级精准扶贫和巩固提升方案,按照“一户一策”原则逐户制定帮扶计划,落实脱贫帮扶项目,全村贫困户家庭收入增长稳步提高,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多方筹措资金,完成了村委会、卫生室、村委会广场、村内道路硬化、自来水入户、供电线路改造、灌溉系统升级改造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通过成立枸杞种植合作社、修建枸杞加工生产线、集体资金入股、投资光伏等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一系列措施和引导村民土地流转、外出务工、公益岗位就业、入股分红等多种方式,联点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收入增长迅速,全村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8400元增长到2020年的12471元,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从2199元增长到13000元。村集体经济增长点得到不断厚植,群众增收渠道明显拓宽,从根本上改变了村集体经济增长缓慢,群众收入增长不稳定的状况,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以往“输血式”维持到“造血式”增长的质变。在前两任“第一书记”的不懈努力下,香日德镇永盛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明显,村集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2015年被评为“省级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村”,2018年至201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卫生村”,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县级民族团结进步优秀村”,永盛村已初步建成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今后“第一书记”选派工作中,州纪委监委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真正把政治素质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作风扎实、不怕吃苦的优秀干部选派下去。同时,加大对“第一书记”的实绩考核,充分发挥驻村工作的服务作用,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接续扶持壮大乡村产业,切实有效提升乡村振兴建设水平。
相关链接
  海西州纪检监察机关“三个全面” 深入开展公共租赁住房管理使用乱象专项治理
  海西州纪委监委:“清风”吹开文明花
  海西州纪委监委机关在永盛村召开驻村“第一书记”交接暨工作座谈会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 强化检察机关与监察机关衔接制约
  •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海西州纪律检查委员会 海西州监察委员会
    承办部门:海西州纪委监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省纪委监委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