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市州子站 > 纪检要闻 > 新闻细览 【字体: 】【刷新】【关闭
主题教育|以主题教育成效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5日
  
  
以主题教育成效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青海各地扎实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


  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青海各市州牢牢把握主题教育总要求和目标任务,把开展主题教育和推进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以乡村振兴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全力加快推动农牧业产业升级,让农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以主题教育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动能,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学用结合出实效

  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青海各市州党员、干部将学到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运用到干事创业中,推动落实见效。

  不久前,西宁市湟源县东峡乡以乡村旅游为抓手,加快实施兰占巴村人畜分离集中养殖小区、灰条口村棠梨茶产业发展建设等22项乡村发展和乡村建设项目,把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乡创建工作、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绩。湟源县9个乡镇在学用结合中,及时准确掌握主题教育要求,着力促进乡村振兴。

  “课随人走式”学习,让党员教育零距离;“按需点单式”学习,让党的理论接地气;“因材施教式”学习,让农村党员不掉队;“授业解惑式”学习,让惠民政策更入心……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西宁市针对农村基层党员范围广、类型多、数量大、年龄跨度大、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等现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全面系统学、灵活方法学、创新载体学,实现农村党员理论学习全面覆盖、全员参与,推动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主动把开展主题教育同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结合起来,牢牢把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个首要任务,坚持从自身看问题、从主观找原因。

  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峰镇后头沟村真学真用,让主题教育在农村“热起来”。通过创新消费帮扶模式,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培育新型专业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源头活水”;续推主导产业发展,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就地解决就业35人,助力群众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6.9万元。

  第二批主题教育中,海东市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大兴务实之风,把主题教育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在薄弱环节、短板之处铆足干劲,以小切口撬动乡村振兴大变化,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赛尔龙乡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百日攻坚行动”,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设立党员示范岗,划分党员责任区,引导党员在推动发展、基层治理、服务群众中主动作为;尖扎县坎布拉镇针对尕布村璇鸡滞销问题,积极联系销售渠道,协调解决2656只璇鸡销售问题,为尕布村群众带来收入8万余元;泽库县泽曲镇民主路社区以“党支部+党员+农牧户”模式,实行党员联点农户和环境整治责任片区承包制,对沿途公路、巷道、庭院、房屋进行整治……

  突出“实”字,黄南州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在落实政策要求、为民办事服务、促进民族团结、推进平安建设、坚强基层组织中提升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检验主题教育效果。

  以学促干兴产业

  主题教育成效好不好,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中,体现到发展上。

  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立足资源优势,结合县情实际,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快高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劳务品牌建设工作要求,多次对蕨麻产业发展进行实地调研和科学分析,认真研判,将蕨麻产业作为门源劳务品牌培育的重要目标和打造对象,努力实现带动就业人员数量和质量双提高,“门源蕨麻”成功入选省级劳务品牌。

  此外,还扶持培育了“皇城老牧人”畜产品、“大美亹源”“雪灵”菜籽油等10余个“农字号”品牌。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特色产业,将食用菌产业作为菌业兴县的“一号工程”,引导鼓励扶持县域内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及农牧户等经营主体积极从事食用菌产业,探索创新建立“产业园+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全县食用菌产业多元化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全省各市州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学促干,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果洛藏族自治州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创新路、开新局。成立乡村产业振兴工作组、乡村组织和人才振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组,不断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确保中央财政扶持示范村项目及时建成、高效运行、收益稳定。并通过筛选种养殖能手,实现培育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良好效应。着力培育肉食、奶制品和土特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增加企业数量,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产品,在县乡形成品牌辐射和拉动效应,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持续优化产业布局,积极依托有效衔接资金、对口援建与支农惠农各类资金,全力助推五大优势产业及两个主导产业发展,确保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切实发挥效益,累计投资1.5亿元,分别实施黑藏羊高效养殖基地建设项目、特色种植业建设项目、2023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贵南县2023年第一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项目、青稞良种繁育基地项目、青稞产业集群项目等一批惠民生提品质的项目,稳步壮大产业规模。

  立足岗位办实事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青海各地突出一个“实”字,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调查农情,俯下身子倾听群众呼声,办好办实群众的身边事,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深入基层一线 ,“关键小事”解决到群众心坎上。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平坦笔直的巷道让百姓真切感受到了变化。开车行驶在巷道,尕保喜上眉梢。尕保是玉树市居民,家门口道路雨水污水排放不畅,出行成了件难事。

  玉树市将改善群众人居环境作为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找准问题,即刻行动。“我们投资1.83亿元,改造市区巷道237条,约61.25公里。”玉树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张济忠说,尕保家所在的社区也在改造之列。

  民生承诺,件件落实。围绕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玉树州开展百姓热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集中办理行动,形成民生事项清单107项,实行台账式管理、销号式督促,目前已办结95项。同时,认真落实“民呼我应”“接诉即办”机制,畅通群众诉求,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累计接访440多次,群众诉求办结率达94%,化解信访积案156件,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主题教育带来的变化。

  为民办实事,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书写高质量的“海西答卷”?

  辛莲玉一家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蓄集乡伊克拉村的易地搬迁户,也是脱贫户,家中母亲患有心脏病,每月都需要住院,家庭条件比较困难。为减轻其家庭负担,乡政府为刚毕业的辛莲玉安排了公益性岗位的工作。

  “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村通过光伏收益合理设置公益性岗位,为易地搬迁户和脱贫户提供了就业岗位,不断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真正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改进工作、推动发展的实际举措。”蓄集乡伊克拉村驻村第一书记屈超杰说。

  截至目前,海西州已督促各地区按期完成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支出目标任务,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易地搬迁人口822人务工就业,引导各地区通过光伏收益合理设置公益性岗位,带动434名群众就近就业。

  海西州以近期全面铺开的主题教育为强大动力和良好契机,加大各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动力。

  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把主题教育中所学的知识,变成推动具体工作的实践,不仅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提升工作的实效,全省各地把调研成果运用到推动乡村振兴上来,绘就乡村振兴壮丽画卷。
相关链接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
  中办 国办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
  德令哈市:筑牢保密安全防线 维护纪检监察工作秩序
  ​向破坏耕地行为坚决“亮剑”
  •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海西州纪律检查委员会 海西州监察委员会
    承办部门:海西州纪委监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省纪委监委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