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市州子站 > 置顶新闻 > 新闻细览 【字体: 】【刷新】【关闭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一周年之际述评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2年6月8日
  
  


  在深学细悟中激发奋进力量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一周年之际(上)

  江源平


  1

  在新青海的史册上,这几个时刻需要铭记——

  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同年8月22日至24日,亲临青海视察。

  2021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6月7日至9日,再赴青海视察。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青海各族人民、情注高原大地,两次亲临青海视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深刻阐述了一系列全局性、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为青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擘画了宏伟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做好青海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行动指南和强大精神力量。

  感悟思想伟力,坚定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悉心教导,饱含对青海人民的深厚感情,寄托对青海发展的殷切希望,如温暖的春风吹拂在江源大地。江源儿女倍感振奋、备受激励,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践行,在践行中感悟……在这样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学思践悟中,青海儿女前进的方向越来越明确、步履越来越自信,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亮丽答卷。

  2

  科学理论指导的事业,才拥有光明的前途。

  在省委团结带领下,全省各级党组织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作为长期坚持的重大政治任务,扎实开展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研讨、全省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认认真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转化为对党忠诚的政治信仰,把重大要求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把殷殷嘱托转化为造福人民的务实举措,推动青海各项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省领导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分赴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和联系点带头开展宣讲;各地区、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主动领学,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理论宣讲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的重大要求入脑入心、落地见效。在省委宣讲团的示范下,各地利用“百姓大篷车”宣讲队、曲艺宣讲队、红旗宣讲队、巾帼宣讲队等基层理论宣讲队伍,把总书记为青海擘画的宏伟蓝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给干部群众,增强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3

  深学细研,前行之路豁然开朗。

  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作为工作的统揽和主线,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省情实际,坚持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方向、找思路、找举措、找办法,不断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青海落地生根。

  我们更加明确了青海“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在全国大局中“三个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了“三个先行区”建设、“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的方向,更加明确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增进民生福祉、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五项重大任务,更加明确了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生态文明高地的更高要求,更加明确了将建设产业“四地”作为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和行动路径。

  踏上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实际行动,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在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4

  深学细悟,明初心,勇担当。

  2016年,省委出台《中共青海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的实施意见》,全省各级各部门迅速兴起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各级党委(党组)坚持领导带头,结合实际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照讲话精神,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特别是对标“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立足省情实际,分析查找不足,找准工作着力点,制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施意见和具体工作计划。

  2021年,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青海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的决定》,印发《关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行动方案》。

  全省上下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重要讲话、亲临青海视察重要讲话,与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结合起来,与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纳入到全省党史学习教育的总体安排,作为悟思想的重要篇目,作为各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

  学习,让我们心明眼亮;实践,让我们力量倍增。青海各族人民踏着时代节拍,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跨越,开启追梦征程。

  5

  学以明志,青海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厚爱重托转化为精神引领。

  全省各族干部群众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政治要件”,广泛开展学习研讨,深化研究阐释,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原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撰写文章、学习研讨、推动工作中,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擘画了青海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奋进蓝图,是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一次次新的动员、新的整装、新的升华,擦亮初心、牢记使命,在长征中接续长征,在奋进中保持奋进,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走向更光辉的未来——

  6

  学做互进、知行合一。

  对青海各族干部群众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早已深入脑海、付诸行动。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亿林枸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拥有国内第一张中国有机枸杞产品认证证书的大型枸杞生产企业。公司总经理赵海东说:“以打造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为引领,企业贯彻‘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有机农业’的发展理念,以柴达木得天独厚的气候、水质、土壤等自然条件为资源依托,严格控制枸杞农药残留,施用自发酵羊粪有机肥,引用昆仑山雪融水灌溉,加工过程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建立全过程追溯体系,才生产出了优质的有机枸杞产品。”企业生产出的枸杞凭借绿色品质,80%出口欧洲,并且出口额连续10年位列青海省第一。

  从这个个例可以看出,全省正以更高政治站位、更强使命担当、更大推进力度、更实工作举措,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

  7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

  全省各族干部群众通过不断学习、不断领悟、不断实践,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不懈奋斗者。

  平均海拔4160米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哈秀乡有1521户5285人,牧民群众自发组织成立了环境保护小组,并把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定为环境整治日。在环境整治日当天,村民或上山捡垃圾,或巡护野生动物,或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全民皆生态管护员。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全省上下深化思想认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定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生态文明高地的决心与担当。今天的青海,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呈现出海晏河清、碧草连天、生机勃勃的大美形象。

  8

  民生阳光暖,福祉春风柔。

  广大党员干部用赤诚扛起肩上的责任,引领各族群众信心满怀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绣牡丹的叶子需要六种颜色的线,颜色要选择相近的,这样绣出来的牡丹整体颜色才好看,形状也更立体逼真……”5月10日,海东市平安区沙沟回族乡沙沟村的绣郎韩彪一边通过网络直播平台给绣娘传授剁绣技巧,一边售卖自己的剁绣产品。剁绣作为刺绣的一种,是回族、土族等少数民族特有的绣技。从2017年开始,韩彪就与剁绣相伴,在继承非遗文化的同时,走出了一条别样的致富路。经过近五年的积累,绣技高超的韩彪如今在网络平台上已“圈粉”近5万人。

  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为的是不断地抵达目标,又不断地向着下一个目标出发。

  9

  团结能凝聚人心、成就伟业。

  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率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青海成为首个所有市(州)建成国家级示范的省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在了全国前列。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哈勒景蒙古族乡,一大早,就会听到各村村民的手机相继响起了微信提示音,这是乡政府正在微信群里推送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哈勒景村党支部书记海云说:“这些年我们村子变化太大了,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0万元,现在村子很漂亮,村民很团结。我们将充分发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模范带头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建设好美丽家园,共同维护好民族团结。”

  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今天的青海,各族群众团结友爱、亲如一家,心向总书记、心向党中央,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10

  社会治理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

  党有号召、我有行动,国有所需、我有所为,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推动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书写着“中国之治”的青海新答卷。

  仁青南加是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公安局和日派出所所长,多年来在高原牧区默默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得到了辖区群众的高度赞誉。不管夜有多深、路有多长、氧气有多稀薄,他总是带领派出所民警奋战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为辖区和谐稳定的前沿阵地。他常说:“人民警察为人民,这句话不单单是用来说的,还要以实际行动做出来。”

  宜居宜商,是一座城市的境界;安居乐业,是一方百姓的向往。今天的青海,社会和谐稳定,百姓生活安宁,各族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11

  走好新的赶考路,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以时间节点为坐标,方可环环相扣、节节取胜,击鼓催征稳驭舟;以历史方位谋伟业,才能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不畏浮云遮望眼。

  积极投身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踔厉奋发、持续奋斗,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学领袖思想、学党章党规、学党的理论、学党史传统”为统揽,制定巩固主题教育15条具体措施,不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以“贯彻总要求、检验精气神”为主基调,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六项专题行动”为主要载体,以7次专题研讨和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主要路径,持续抓好任务落实。深入实施“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农牧民党员冬春训”等集中培训工程项目,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素养。

  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社会测评显示,五年来群众对全省全面从严治党的满意度提高了4.2个百分点,达到94.6%。精彩的“党建”答卷,展示了新时代党群、干群的鱼水关系。

  12

  学思践悟,常学常新。

  我们有“风卷红旗过大关”的严峻紧迫,也有“风展红旗如画”的慷慨激昂;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的豁然开朗,也有“又踏层峰望眼开”的使命召唤。

  从城市到乡村,从社区到企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遍江源大地,飞入寻常百姓家,润物无声沁人心。全省各族干部群众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青海视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的重要讲话精神、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政治责任,持之以恒,常学常新,常用常新。

  全省党员干部坚持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原则、坚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行动先导、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最大责任、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价值追求、坚持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为重大任务、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根本保障,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自觉地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的关心关怀转化为全省上下干事创业、办好青海事情的激情和行动,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新青海。

  13

  昨日青海,激情燃烧;明日青海,充满希望。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创造属于新时代的青海荣光,全省各族人民充满信心、充满底气、充满力量!

  不忘初心,矢志奋斗。前不久刚刚闭幕的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再一次吹响了新时代青海共产党人拼搏进取、奋发有为的“冲锋号”。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本文执笔:雷欣钰)


  在实干笃行中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一周年之际(中)

  江源平


  

  1

  时序更替,实干前行。

  日夜的轮回,让时光有了纵深,岁月有了层次。

  不会忘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各族人民的牵挂,对青海工作的关心,对青海发展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青海视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青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擘画了宏伟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让青海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牢记嘱托,感恩前行。我们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和重要指示批示,深入实施“一优两高”战略,各项工作取得历史性新成就新进展。

  这一切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就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亲临指导、亲自部署。

  2

  脚印串串,步步情牵。

  从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到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从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到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国家电投黄河水电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西宁分公司,从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到西宁市城西区文汇路街道文亭巷社区,从青海湖仙女湾到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每到一处,习近平总书记都与干部、群众亲切交流、关切询问。

  句句嘱托,殷殷期盼。

  “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显得更加重要。”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

  “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结合实际、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要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

  3

  厚望如山,催人奋进。

  思想的激荡,带来的是思路的廓清。如同一粒种子拥抱沃土,一座灯塔照亮前路,一个深邃思想落地生根,一段奋进征程矢志不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已融入青海发展的血液,化为具体的发展思路、工作措施和制度机制,吹响了江源大地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谋新求变,以新视野谋划新思路,以新举措推动新发展,主动转、加快转,努力在“四个转变”中不断开辟青海发展的新境界。

  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结合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作出了实施“一优两高”战略部署。

  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明确保护生态是青海最大的责任,必须立足于生态保护优先,坚定实施生态报国战略,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青海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的决定》和《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行动方案》,吹响了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号角。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站在新的起点上强调,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格局宏大、路径清晰。

  青海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儿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深入实施“一优两高”战略,打造“高地”、建设“四地”,如期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工作取得历史性新成就新进展。

  4

  三江奔流,时代潮涌。青海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更好融入和服务扩大内需战略。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国家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抓投资促消费,稳存量优增量,尽最大努力稳住了需求增长基本面。

  乘势而上,积极融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战略,扩大内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营商环境、承接中东部转移产业,抓住了重大政策带来的机遇。

  注重以有效投资拉动有效需求,谋深谋实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动态做好项目储备,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为稳投资打好坚实基础。推动西成铁路、青藏铁路西格段提质、西宁机场三期、玉树机场改扩建、同赛高速、小峡口空间综合改造利用、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等项目达到预期进度,加快推进引黄济宁前期工作。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等领域投资建设,保持投资平稳增长。

  5

  击楫中流,新的时代展现新的担当。青海致力于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要指示,用心深学细悟,注重规划引领,强化协同攻关,与国家部委联合编制了四个专项行动方案,并建立省部联合推进机制,为高起点起步、高质量推进打下了基础。

  从清洁能源示范省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创建,从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到生态旅游揽金富民,绿色发展的强劲浪潮扑面而来,现代产业布局正在构建。

  盐湖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高纯氧化镁晶体材料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碳酸镁示范线建成投运,钾肥、碳酸锂产业稳步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新能源发展作出了贡献。

  清洁能源发展实现新提升。在国家首批1亿千瓦装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中,1090万千瓦项目落地青海,新开工规模创历史新高。世界最大规模新能源分布式调相机群投运,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全国领先,“绿电7月在青海”继续保持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

  生态旅游迈出新步伐,推出精品线路200条,7条入选全国“十大黄河旅游带”精品线路,金银滩—原子城入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旅游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20%以上。

  绿色有机农牧业取得新成效,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和储备能力再创新高,牦牛藏羊质量安全可追溯规模超过400万头只。

  “四地”建设全面推进,有力促进了供给侧转型升级、有效带动了需求侧企稳提质,具有时代特征、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的生态友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前景可期。

  6

  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扛起生态保护重大政治责任。青海坚定不移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上走在前列。

  坚决扛起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重大使命,制定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坚持以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新高地为统领,以“七个新高地”互为支撑,坚定不移一体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打造美丽中国、美丽世界的青海样板。

  把国家公园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实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全面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在全国率先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圆满完成三江源和祁连山两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取得阶段性成效,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通过国家评估验收,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正式获批,昆仑山国家公园前期工作扎实推进,青海打造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黄南藏族自治州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贵德、河南两县入选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零碳产业园区绿电工程启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全国领先。

  青海湖碧波荡漾、鸟飞鱼跃,三大江河出省境断面水质持续保持Ⅱ类及以上、湟水河达到Ⅲ类,35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水污染防治走在了全国前列。

  今天的青海,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呈现出一幅海晏河清、碧草连天、生机勃勃的大美画卷。

  7

  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青海统筹江河流域保护和发展,扛起源头责任,强化干流担当。

  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持续开展“守护母亲河、推进大治理”专项行动,有序实行休养生息制度。

  实施《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着力构建“两屏护水、三区联治、一群驱动、一廊融通”格局。探索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和补偿机制,积极推进用水权交易试点。

  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实施源头治沙、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干流防洪等工程,打好环境问题整治、深度节水控水、生态保护修复“三个攻坚战”,补好灾害预警监测、防灾基础设施短板。

  8

  山河远阔,枝叶关情。青海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心为心,以百姓福为福。

  “人民至上”始终是青海发展蓝图中最鲜明的底色。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果断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城镇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逐步扩大。持续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质量明显提升。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全民,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实推进。高效开展玛多、门源抗震救灾,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高原医学走在世界前列,长期困扰农牧民的包虫病历史性地得到遏制,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我们确保民生改善需求与经济发展目标高效对接,不断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在共建共享中走上共同富裕的光明大道。

  9

  只有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才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青海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

  坚持科技创新多点发力,无水氯化镁“卡脖子”技术难题面向全国“揭榜挂帅”,以“帅才科学家负责制”推动镁基修复材料研发:三江源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获批建设;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青海分中心正式成立;省部共建藏语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挂牌运行。

  随着国际一流光学天文台址的发现,冷湖重新“热”了起来,宽视场巡天、行星大气光谱等9个天文望远镜落地赛什腾山……科技创新正在为青海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10

  改革路上奋进不止,改革成果令人振奋。

  青海连接着欧亚大陆桥重要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交通枢纽,是中国向西向南开放的重要门户,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区位、资源、产业、人文、商贸等优势。

  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发展契机,积极推进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格尔木国际陆港建设,扩大中欧班列、南亚班列开行,高效运营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高质量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做好对外交流传播,加强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有关国家的经贸交流,办好国际生态博览会和青洽会,加快青海企业及特色优势产品走出去步伐。

  11

  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

  青海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民族团结实现新进步。全面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率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成为首个所有市(州)建成国家级示范的省份。

  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和“五个认同”教育,意识形态主阵地建设不断加强。

  稳步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依法治理民族宗教事务。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施“民族团结+”融合发展行动,建设社区“石榴籽家园”,推动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发展,为稳疆固藏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的青海,各族群众团结友爱、亲如一家,毫不动摇心向总书记、心向党中央,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12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勇毅前行的力量。

  全省各级党组织上下联动、有序推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

  广大党员干部身体力行、学思践悟,各族群众积极响应、广泛参与,开创了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新气象,悟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真理光芒,凝聚了热爱党、歌颂党、听党话、跟党走的强大合力,强化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担当,提振了广大党员干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

  1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今日之青海,所有的收获,都是踏踏实实、努力奋斗的汗水所浇灌出来的。一串串数字、一项项举措、一个个成效,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提升着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设现代化新青海,让青海大地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仍须攻坚克难、破局开路、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

  面向未来,青海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感恩之心、担当之责笃定前行,描绘好新时代青海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画卷,书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青海篇章。
在砥砺奋进中续写高质量发展华章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一周年之际(下)

  江源平
1

  莽莽昆仑,三江奔涌;青海大地,气象万千。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在历史的关键节点,总会写下影响深远的壮丽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青海工作,2016年、2021年两次亲临青海视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青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主题鲜明、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宏大,明确了青海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建设什么样的高地、怎样建设“四地”,肩负什么样的使命、怎样担当使命。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站在新起点上,我们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乘势而上、再谱新篇。

  2

  风劲帆满,海天辽阔。

  青海是全球生态的独特之地,是绿色发展的探索之地,是魅力高原的文旅之地,是蓄势待发的奋进之地,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是青海走向美好未来的基础。

  如何把“基础”打造得更坚实,把“优势”提升为胜势,是事关青海长远发展的关键。

  认清自身定位。按照“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坚决扛起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责任,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

  摸清省情底数。正视自身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一些方面欠账较多、创新能力不足等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做好迎接新的风险挑战、破解新的矛盾问题的思想准备。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禀赋、发展优势和区域特征,为未来发展蓄积能量、夯实根基。

  把握机遇时机。我们拥有发展进步、政通人和的发展环境;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对口援青和东西部协作、支持涉藏地区发展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带来的多重政策利好;共建“一带一路”、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双碳”行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带来许多新的机遇。

  天时、地利、人和。挺膺担当,青海就有机会;勇毅笃行,青海就有未来。

  3

  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的前进号角。

  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坚定不移推进共同富裕,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坚定不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海,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坚定不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的现代化新青海,加快建设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新青海,加快建设创新开放的现代化新青海,加快建设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青海,加快建设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青海,加快建设政治清明的现代化新青海,向习近平总书记、向党中央、向全省各族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以实际行动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似海深情。

  4

  继续笃定实干,加快建设好绿色发展的现代化新青海。

  在青海农村牧区,通过化肥农药“双减”、有机肥施用、农田残膜回收、有机草原监测认证,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体系建立,一批批牦牛、青稞、藏羊、油菜、冷水鱼、枸杞等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

  高纯氧化镁晶体材料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率先实现盐湖提锂排放母液镁、锂综合回收利用, 成功突破高纯氯化锂制备过程除硼关键技术,碳酸镁示范线建成投运,钾肥、碳酸锂产业稳步发展。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的绿色产业发展园区,通过沙漠生态治理和生产实践,逐步形成了光伏与治沙相辅相成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

  青海正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结合实际、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我们要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的现代化新青海。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再上新台阶,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现本地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迈出扎实步伐,产业“四地”成为经济发展主引擎,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能源转型上实现新突破,基础设施体系更趋完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具有青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更加宽广。

  5

  心怀“国之大者”,加快建设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新青海。

  多年来,青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重点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三江之源生机盎然的大美画卷渐次展开。

  在青海湖,落日余晖下,湖水、游鱼、水鸟令人陶醉。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到10.85万吨,达到保护初期的近42倍,普氏原羚种群数量由2004年的257只增加到了2021年的2800余只,指示性物种水鸟全年统计总量约57.1万只。

  随着大规模国土绿化持续推进,高寒草地生态修复成效突出,高原生物种质资源稳定保有。过去五年,全省国土绿化新增林地面积120多万公顷。

  “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念兹在兹,每一次审议、每一次视察,透露着对这片土地深深地热爱。

  我们要加快建设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新青海。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系更加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更加优化,在实现碳达峰方面先行先试并取得积极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美青海将为世人呈现越来越多的精彩。

  6

  打开眼界格局,加快建设创新开放的现代化新青海。

  青海是有主动性的。举办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外交部青海全球推介活动、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首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一年一度的青洽会等,提高了青海的知名度,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机遇。

  青海是有战斗力的。通过“精兵强将攻山头”,无水氯化镁“卡脖子”技术难题面向全国“揭榜挂帅”,以“帅才科学家负责制”推动镁基修复材料研发;新能源大数据平台、“5G+智能盐湖”等智能应用场景加快布局,数字经济异军突起……开放促进和支持了技术进步,提高了创新能力,实现了部分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青海是有创新力的。前不久印发的《青海省“十四五”科技人才发展规划》,聚焦建设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基础研究拔尖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科技创业人才,提出“十四五”期间,将不断形成吸引和集聚人才新优势,着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切实发挥重点实验室引才聚才作用和人才载体作用,通过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为科技人员提供一流研发条件。

  “要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和成果转化力度,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激发创新活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提高开放水平,主动抢占战略先机,青海的热情正在燃烧,脚步正在加速,境界正在提升。

  我们要加快建设创新开放的现代化新青海。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创新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四地”产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形成,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营商环境显著改善,“一带一路”参与度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平台和通道有效拓展,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7

  重视战略要地,加快建设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青海。

  一直以来,青海在民族团结、社会治理、公共文化等领域持续发力,营造了团结友爱、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交往交流交融更为紧密,进一步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主旋律。

  湟中区西堡镇新平村生活的群众有维吾尔族、土族、回族、藏族、汉族,在村党支部的积极带领下,新平村党员成了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村民成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维护者,形成了团结、友爱、互助的文明乡风,用真情谱写出民族团结进步“和谐曲”。

  西宁市城西区文汇路街道通过整合物业、商管、综治成员单位以及老党员、志愿者等资源力量,组建74支698人“红袖标”队伍,设置8个“红袖标”工作站。2021年起,又建立“网络红袖标”队伍,为各族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有效保障。

  “青海是稳疆固藏的战略要地,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承担起主体责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高屋建瓴指出的青海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发展定位。

  我们要加快建设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青海。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发展,依法治省全面推进,社会治理效能明显提升,国家安全战略要地作用更加彰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得更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青海文化形象将更具感染力、亲和力。

  8

  坚持民生为本,加快建设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青海。

  2021年,青海省城镇新增就业6.3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10.46万人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近90%;开工建设45所义务教育学校项目,4万户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开工建设……

  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滩乡金滩村村民靳光花2019年被确诊为乳腺癌,先后住院救治12次,医疗费用高达13.11万元。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大病保险报销、民政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最终个人自付6100元,报销比例达95%。

  针对玉树藏族自治州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实际问题,玉树州实施异地办学“千人计划”。在推动异地办学的基础上,创新推广高中名校托管模式,实现资源和质量同谋划、同提升,孵化出民族地区高中教育优质普及的新模式。

  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的卯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村里能干活的都被安排在景区务工。一年下来,村民有工资有分红有福利,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到2021年底,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390元。

  “要坚守人民情怀,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民生福祉是习近平总书记心头最大的牵挂。朴实的话语、深沉的情感,彰显着人民领袖“一切为了人民”的情怀。

  我们要加快建设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青海。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增长,中等收入群体比例稳步扩大,教育、健康水平实现新提高,社保、养老、住房等服务体系更为完善,乡村振兴深入推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9

  优化政治生态,加快建设政治清明的现代化新青海。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紧跟习近平总书记步伐,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高质量、高标准推动党的建设,全省党建工作开创新局面、展现新面貌、迈上新台阶。

  拧紧思想上的总开关。相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打响改进作风的持久战。以作风建设开篇,从细处入手,向实处用力,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若干措施,清除了痼疾顽症,严肃了党内生活,提振了民心士气。

  自2019年开始在全省基层党组织中部署开展“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机关党的建设表率作用充分发挥,有力巩固和加强了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

  海北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创新探索新方法、新路子,指导园区内的企业党组织开展“找共产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等党建活动,引领一批企业建立企业党支部,把园区企业凝聚到党旗下,以党建促进企业发展,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基础工作,是全党的重大任务。”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深刻认识到加强党的建设、保持政治本色的极端重要性,不断探索和推进党的建设。

  我们要加快建设政治清明的现代化新青海。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从严管党治党向纵深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常态化长效化,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明显增强,党的执政根基更加牢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党风政风民风社会风气昂扬向上,正气充盈、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更为巩固。

  10

  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属于奋斗者。

  回望来路,全省上下不负重托,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统领青海工作,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烈担当,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悉心教导转化为真抓实干的有力行动,深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在青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时与势,在蓬勃的青海,在自信的青海,在奋进的青海。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这是嘹亮的号角,这是激越的战鼓!

  让我们以实干托举梦想、用奋斗成就使命,一年接着一年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体现新担当、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本文执笔:杨燕玲)
相关链接
  ​切莫醒时做浊事
  ​@所有人,快来参加廉洁文化微电影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吧
  ​海西多措并举做深做实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
  ​茫崖市纪委监委“室组”联动挖掘潜力 推动派驻纪检监察工作
  •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海西州纪律检查委员会 海西州监察委员会
    承办部门:海西州纪委监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省纪委监委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