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市州子站 > 清风时评 > 新闻细览 【字体: 】【刷新】【关闭
以严实作风书写为民答卷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7月11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如同一把“金钥匙”,打开了新时代作风建设的全新局面。十余年间,从“铁规矩”到“新常态”,从“抓节点”到“建机制”,党风政风的深刻变革不仅重塑了良好的政治生态,更以“实干为民”的底色书写着国家治理的时代答卷。

曾几何时,基层干部深陷“以会议落实会议”的怪圈,而如今“少而精、短而实”的会议机制,将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文风之变则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党群关系的土壤。从政府工作报告用“菜篮子”“米袋子”解读民生政策,到基层干部用顺口溜宣讲惠民措施,曾经充斥着“穿靴戴帽”的公文逐渐褪去“高冷”外衣,成为连接党心民心的桥梁。作风之变更是如和煦暖阳,从“办公室”走向“田间地头”,干部下乡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他们在沾满泥土的道路上丈量民情温度,把“群众满意”作为政绩考核的首要标准,让脚下的泥土成为作风建设最生动的注脚。

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为作风建设装上了“制度引擎”。这部条例聚焦公务接待、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细微之处,从制度层面筑牢防线。制度的约束下,公款吃喝、奢华会议戛然而止。高档酒店里觥筹交错的公务宴请场面难觅踪迹,取而代之的是简洁朴素的工作餐。过去动辄耗费巨资搭建的豪华会议场地不再出现,线上会议、视频交流成为新趋势。“光盘行动”在机关食堂成为常态,节约资源蔚然成风。当每一分财政资金都用在民生急需处,当每一项办公资源都发挥最大效益,政府的公信力便在“锱铢必较”的节俭中不断提升。

中央八项规定之所以是徙木立信之举,在于其始终锚定“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命题。从“节点反腐”到“常态监督”,从“集中整治”到“长效机制”,通过作风建设攻坚,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坚持以上率下,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注重问题导向,从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具体问题抓起,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强化制度保障,将实践成果凝结成为《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规,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坚持群众路线,通过“四风”问题举报平台等渠道,让群众成为作风建设的“监督员”,汇聚起强大监督合力。

当“简实效”的会风持续涤荡空谈习气,当“短实新”的文风不断拉近党群距离,当“严细实”的作风持续砥砺公仆本色,这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正以“久久为功”的韧性,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它不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更将成为镌刻在民族复兴征程上的精神坐标,指引着全党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书写更多“实干为民”的时代篇章。张燕娜

相关链接
  习近平向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致贺信
  调查研究要多看“后院和角落”
  刹住“舌尖上的歪风” 须破心中之贼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城市工作纪实
  •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海西州纪律检查委员会 海西州监察委员会
    承办部门:海西州纪委监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省纪委监委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