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市州子站 > 基层工作 > 新闻细览 | 【字体:大 中 小】【刷新】【关闭】 |
|
|
|
|||||
来源:德令哈市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5年7月15日 | |||||
今年以来,德令哈市纪委监委在纪检监察工作“三化”建设年行动中,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成果,聚焦“数字援青”创新实践,积极在州内率先探索推进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日常监督、审查调查、预警纠治等方面的作用,全力推进工程项目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与应用,实现对公权力运行的数字化监管。 建模比对,助力数据监督。工程项目综合监管平台构建“三位一体”监管体系,涵盖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系统、公权力大数据分析平台及“办不成事”二维码服务模块,以数字化手段实现项目流程闭环管控、权力运行智能预警分析与民生诉求便捷响应,推动工程监管效能与服务水平双提升。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系统承担工程项目全量数据管理职责,实现从项目立项至竣工的全流程信息线上录入、整合与动态汇总,确保工程数据实时更新、全程留痕,为项目监管与决策分析提供精准数据支撑。系统精准锚定涉及财政性资金的相关项目,针对流程分散、追溯困难等痛点,深度融合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构建起覆盖立项、实施、验收及运营全链条的线上监管体系。系统功能贯穿项目全周期,集成首页操作中枢、基础信息管理、项目全流程管控、交易付款闭环处理、动态监督追踪等核心模块,通过数字化流程革新,实现项目数据实时汇聚、操作全程留痕、风险智能预警,推动监管模式从线下粗放向线上精细跃升,不仅填补小微工程监管盲区,更为廉政风险防控筑牢“数字堤坝”,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驱动工程监管提质增效。 预警分析,推动监督治理。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系统现处于试运行阶段,聚焦工程项目标前、标中、标后全链条,联合市数据局打通政务数据壁垒,实现项目立项审批、招标投标、施工建设至竣工验收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优先选取尕海镇和2020年以来全市部分乡村振兴资金监管项目为试点数据录入单位,完成89个项目全周期信息录入,其中工程类项目60个、货物采购类26个、服务采购类3个,确保每个环节数据留痕、全程可溯。公权力大数据分析平台依托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构建中标未签合同、项目流程时效、项目方式合规、流程合规、资金支付等5个风险预警模型。截至目前,智能分析累计触发预警31条,精准识别三大类风险:一是项目流程时间异常22条,暴露出环节时序逻辑矛盾;二是项目方式异常8条,锁定超50万元预算未履行公开招标的违规操作;三是中标未签合同异常1条,直指合同签订不及时问题。市纪委监委通过动态监测项目关键节点数据,靶向定位廉政风险隐患与管理漏洞,第一时间启动监督程序,形成“数据整合—智能预警—精准监督”的高效治理闭环。 结合融合,推动质效提升。相较于传统项目监管模式,工程项目综合监管平台实现显著突破。一是提高工作效率,快速发现问题线索,通过构建监督模型,对海量数据进行快速碰撞比对,能够快速发现异常数据和问题线索,节省人力物力。二是增强监督精准性,打破各部门之间信息壁垒,将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数据集中起来实现数据融合共享,从而更精准地发现和处置问题。三是拓展监督范围,大数据监督借助信息化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的监督网络,使监督触角延伸到镇街和村社,实现了对基层权力运行的全面监督。四是强化监督实效,能够实时监测数据,出现异常就会自动预警,工作人员可以提前研判,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和恶化。同时还能通过监督推动整改,堵塞管理漏洞,补齐治理短板,倒逼相关部门和人员落实责任改进作风,促进治理效能提升。 |
|||||
相关链接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