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市州子站 > 基层工作 > 新闻细览 【字体: 】【刷新】【关闭
都兰县:筑牢校园餐安全防线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幸福”
来源:都兰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5年5月15日
  
  校园食品安全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都兰县纪委监委会同职能部门立足县域实际,聚焦“精准化管理、特色化实施、科学化供餐、全链条保障”主线,以“零容忍”态度严控风险,以“全链条”管理压实责任,全力构建校园餐安全防线,切实保障学生“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幸福”。

  拧紧责任链条,构建全方位责任体系。建立“校长负责制+部门监管+家校协同”三级责任体系,明确学校主体责任、市场监管部门监督责任及家长委员会参与责任,压实校园餐安全责任。压实学校主体责任,设立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直送问题渠道和处理反馈机制,推行校园食堂“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动态管理,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组织管理人员开展专题培训,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实现食品安全隐患动态清零。压实市场监管部门监督责任,围绕校园餐资金管理、食材采购、从业人员管理等重点内容,健全完善《都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校园餐”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学校食堂管理人员陪餐制度》等制度10余项,实行包保干部、校长等“五位一体”多元化陪餐监管模式。强化协同联动,组织教育、市监、卫健、公安等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合检查机制,开展春秋季开学前专项督查。2024年以来,共整改隐患问题24处,整改率达100%。针对偏远学校管理薄弱环节,推行“校际帮扶”机制,协调县宗加镇第一小学提供午餐,解决诺木洪农场子弟学校未建设食堂无法提供午餐问题,严格落实营养餐正餐,全县营养餐实施学校午餐覆盖率达100%。

  凝聚社会合力,筑牢全流程监管防线。严把食材源头,创新供应商框架协议入围模式,破除“终身服务”壁垒,废止原有“单一供应商长期服务”模式,建立“月度考核+动态淘汰”机制,构建食材“源头可溯、过程可控、责任可究”的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深化“学校+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校农结合”组织模式,实现学生营养改善和农业发展的“合作共赢”,确保食材安全可靠。建立常态化食材抽检机制,完善《留样记录》《学校食品采购与进货台账》等表册10余册,定期对各类食材进行抽检,实现全品类覆盖,从源头上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常态化深入学校食堂、食材配送中心,掌握校园餐全链条运行现状,现场解决配送时效慢、餐品单一等堵点问题7项,指导学校按季节、民族习惯定制“基础+特色”菜单,推动校园餐从“满足供应”向“优质服务”升级。推广“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学校食堂操作可视化、监管信息化、流程规范化,全县8所供餐学校覆盖率达100%,实现实时监督。

    强化监督执纪,织密全社会共治网络。深化整治校园餐和膳食经费管理,基础教育公平等突出问题,围绕专项资金使用、食品安全监管、供餐质量提升等重点环节,采取一对一驻点监督模式,选取重点学校开展“室组乡+N”协作驻点监督,切实把学校食堂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好,真正把“校园餐”办成“放心餐”。抓实资金规范管理,严格按照“专款专用、公开透明、及时结算、学期平衡”的原则和“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以校级自查为基础、县级检查为支撑、审计审查为保障、群众监督为补充,严格对照资金使用规范,对每笔支出进行“穿透式”核查,确保资金检查监督常态化、透明化,保证膳食补助资金的管理使用安全。制定《都兰县纪委监委关于“校园餐”问题线索举报奖励办法》,常态化开展校园餐领域问题线索排查,建立“线索举报-快速响应-闭环处置”的快速反应机制,将线索征集网络延伸至县域各个角落,完成学校、社区等30处重点区域可视化布点,打造全域覆盖的食品安全监督哨点体系,社会监督参与度显著提升。
相关链接
  抓作风须坚持长期主义
  吴晓军:坚决破除“特殊论”、 坚决破除“补偿心理” 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
  •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海西州纪律检查委员会 海西州监察委员会
    承办部门:海西州纪委监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省纪委监委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