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市州子站 > 工作动态 > 新闻细览 | 【字体:大 中 小】【刷新】【关闭】 |
|
|
|
|||||
来源:同仁市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4年6月26日 | |||||
“村集体资金属全体村民所有,主要用于村集体组织运转和村民入股分红,不得侵占、私分、平调、挪用、出借,我挪用村集体资金修建宗教场所,严重违反了相关规定,我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感到非常后悔和愧疚,愿意接受组织的任何处理。”拉龙某某、完么某某因擅自违规使用村集体资金被同仁市纪委监委查处后悔不当初。 2024年5月,同仁市纪委监委在全面起底排查党的二十大以来群众反映强烈、反复举报的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和“查否件”过程中,发现双朋西乡双朋西村“两委”存在违规使用村集体资金问题。同仁市纪委监委当即对该线索进行立案审查,经查发现,双朋西村“两委”在未向乡党委、政府报告的情况下,违规支出村集体资金92.92万元,用于该村3个村庙建设和开展相关宗教活动。上述行为严重违反《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青海省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经同仁市纪委常委会、监务委务会议研究决定,给予完么某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拉龙某某开除党籍处分、并撤销其双朋西村党支部书记职务。针对工作中发现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严、履职不力等问题,向双朋西乡党委、政府,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农牧和科技局下发《监察建议书》。这是同仁市纪委监委开展“小切口”监督执纪问责,精准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个例。 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以来,同仁市纪委监委结合本地实际,将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作为重点整治内容,紧盯农村集体资金管理混乱、集体资产分配不公、集体资源流失等突出问题,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持续引导各相关职能部门主动进位、齐抓共管,管好用好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走深走实。 市农牧部门制定《同仁市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明确集中整治突出问题、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成立以分管农牧工作的副市长为组长、各乡镇乡(镇)长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具体负责村集体“三资”突出问题集中整治组织、协调、实施工作。出资50万元聘请第三方审计公司,对2018年以来全市72个行政村村集体资金方面是否存在公款私存、虚假列支、多报少支等方式侵吞、挪用、截留、套取集体资金行为,是否存在白条入账、无票据入账、抵顶发票入账等不规范情形等进行专项检查审计。市委组织部出台《同仁市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办法》,明晰分配原则、分配程序、管理监督等,并会同财政、农牧等部门抓好落实。结合党纪学习教育,深入开展谈心谈话活动,落实“县级领导与联点村‘两委’必谈、乡镇党委书记与所属村‘两委’必谈”制度,教育警示全市村“两委”成员不得违规参与宗教活动,全面了解掌握全市村“两委”班子思想动态。结合抓乡促村工作,安排1名(乡)镇班子成员包保联系,指导把关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大额资金使用、惠民政策落实,抓实党组织生活制度、联系发展党员等工作,储备村“两委”后备人员,加大培训教育力度,确保村级各项事务规范有序进行。市委统战部指导全市38座寺院(庙)成立寺院(庙)民主监督评议委员会,制定《寺院费用报销流程》《民管会财务管理制度》等财务管理制度,定期公开财务支出情况,广泛接受僧人和社会各界监督。同时,常态化开展宣传宣讲活动,引导各寺院(庙)严格遵守《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不以非法手段募集资金,不向信教群众摊派开支,不接受村集体经济收益修建宗教场所建设和开展宗教活动。 “全市共有72个行政村,底数不清,数字不准、责任不明等是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顽瘴痼疾,我们决心以集中整治为契机,深入查找制度建设薄弱点、权力运行风险点、监督管理空白点,以办理一案、教育一片、警示一域的成效,推动全市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规范、公开、透明。”同仁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
|||||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