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市州子站 > 工作动态 > 新闻细览 | 【字体:大 中 小】【刷新】【关闭】 |
|
|
|
|||||
来源:海南州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3年6月30日 | |||||
近年来,海南州纪委监委严格贯彻落实《关于党委(党组)持续精准有效运用“第一种形态”的工作意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干部教育监督管理工作始终,督促全州各级党组织落实落细主体责任,在运用好“第一种形态”上下功夫,真正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充分发挥出教育警醒、惩戒挽救、惩治震慑功能,切实让监督执纪问责既有“温度”又有“力度”。1月至6月,全州纪检监察机关共精准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134人。 坚持预防为先,敲响“提醒钟”。坚持事前监督,注重预防为先,做巧关心爱护、提醒谈话文章。立足监督职能,紧盯“关键少数”、重点行业、关键岗位,关口前移,及时发现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差异化拟定谈心谈话记录表,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开展“一对一”的谈心谈话,准确把握思想动态和个人诉求,坚持纪律教育,加强从思想政治、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廉洁从业等方面“敲警钟”,不断强化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 坚持抓早抓小,用好“清醒剂”。坚持挺纪在前,注重抓早抓小,做好提醒纠正、批评帮助文章。对于事实清楚但谈话对象认识不到位、态度不端正、回避问题、推卸责任的,紧紧扭住“常态”不放,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及时提提醒、敲打敲打,让“红脸出汗”成为党员干部的强力“清醒剂”,真正体现红脸出汗是最大的爱护。 坚持防微杜渐,拧紧“螺丝钉”。坚持循序渐进,注重防微杜渐,做实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文章。对一般性问题或轻微违纪问题,在“治未病”上下足功夫,及时对症“开方”,精准纠偏,防止小毛病变成大问题。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让犯错误的党员干部认识到组织的良苦用心,主动向组织说明问题,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达到“除小病”、“防大病”的效果。 |
|||||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