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市州子站 > 工作动态 > 新闻细览 | 【字体:大 中 小】【刷新】【关闭】 |
|
|
|
|||||
来源:乌兰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3年3月20日 |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省州县纪委全会精神,持续激发创新引擎,确保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充分发挥。2022年,乌兰县纪委监委聚焦主责主业,围绕廉政建设、作风建设、同级监督、日常监督、驻点监督、村务监督等方面,同向发力,助推纪检监察工作赋能增效。 按下廉政建设“加速键”,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进一步强化廉政建设、传播廉政文化,不断营造风清气正、崇尚廉洁的良好氛围。县纪委监委着眼工作前瞻性,通过分层级分批次参观警示教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召开清廉家风建设座谈会、领导干部及家属谈体会说感想、县委主要领导廉政家访等措施,引导领导干部和干部家属增强廉洁从政、廉洁齐家意识。通过征集廉洁文化作品、优秀作品分期展播、开设专栏等形式,在“清风乌兰”上进行专栏展播。通过明确“廉洁机关”“廉洁村社”“廉洁校园”“廉洁医院”等建设目标,创新开展“十个一”廉政教育举措,持续深化廉政教育“入脑入心”。 树牢作风建设“风向标”,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为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推动作风建设与全年各项工作深度融合,县纪委监委紧盯中央、省州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具体要求,围绕党员干部在“四风”、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懒政怠政等方面,率先开展作风建设专项整治,并创新组织“七转七抓七促”主题活动,使党员干部精气神与执行力得到提升。紧盯监督管理“薄弱点”,探索制定了《关于对全县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实行禁酒规定的通知》《乌兰县领导干部“八小时工作以外”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在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实行禁酒令,并对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行为进行明确规范。 疏通同级监督“肠梗阻”,持续增强权力监督的有效性。为进一步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县纪委监委聚焦同级监督“难点”,探索建立了《乌兰县纪委关于监督同级党委及其领导班子成员的实施细则》,采取提醒督办、常态谈心谈话、廉政风险问询、情况通报等16项具体措施,重点围绕五个方面24条内容,通过常态化、参与式等五大监督方式,进一步打通权责运行监督流程,构建贯通、联动、协同的监督机制。通过参加同级党委涉及“四重一大”等重大事项的会议,阶段性向县委“一把手”及其领导班子成员发送履职提醒卡等方式,不断筑牢权责统一、运转高效的监督网,推动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持续净化。 打出全方位监督“组合拳”,确保监督不留死角盲区。为进一步完善综合监督体系,县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在补齐短板漏洞、强化制度建设上重点发力。针对在专项治理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时将4家县属国有企业全部纳入派驻监督范围,使国有企业不失管、不漏管,实现对全县机关、事业、县属国有企业所有行使公权力人员的监督全覆盖。针对信息沟通不及时、线索移送质量不高等短板,积极探索制定《乌兰县纪检监察机关与县审计局、县委巡察办联席会议制度》,确保“纪巡审”联动发力,形成监督合力。针对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问题,探索建立《乌兰县领导干部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项目登记报备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报备的范围、事项、程序等,以制度强化监督。 打造派驻监督“升级版”,助力提升派驻监督质效。针对综合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单位多、人员力量少、监督浮于表面等问题,各综合派驻纪检监察组巧用“驻点+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巡察监督”的方式,依托驻点办公“零距离”接触,“无障碍”了解问题,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红脸出汗。在督促驻在单位党委(党组)履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行业监管职责及司法机关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等方面的基础上,积极协助县委巡察前、中、后全过程工作。配合县委巡察组做好进驻前材料收集、走访调查、沟通联络及督促落实县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等工作,不断推进派驻监督工作走深走实。 激活基层监督“末梢神经”,推进村(居)务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为进一步规范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责权限,县纪委监委及时建立《乌兰县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监督机制》,确定了每季度抽查、每半年工作例会、每年业务培训制度。同时,围绕6个方面13项监督重点,要求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对村(社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村(居)务决策、村(居)务公开、“三资”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等情况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创新开展“贴身式”“菜单式”“交叉式”“片区式”“点题式”“跟班式”等“六式”监督模式,进一步补齐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短板,提升监督能力和水平。 |
|||||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