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市州子站 > 工作动态 > 新闻细览 | 【字体:大 中 小】【刷新】【关闭】 |
|
|
|
|||||
来源:尖扎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2年5月18日 | |||||
为打通“撂荒地”复垦复种的“神经末梢”,守牢耕地红线,县纪委监委闻时而动,立足纪检监察职责定位,将监督探头下沉一线,聚焦监督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发挥监督优势,对整治“撂荒地”,防止耕地“非粮化”开展专项督查检查,助力撂荒耕地“换新颜”。 摸清整治底数,切实让撂荒地整治掌控到位。县纪委监委将“撂荒地”及耕地“非粮化”整治监督检查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主动担负起政治责任,准确领会整治要求,明确整治方向,全面摸清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及“撂荒地”底数,抽调县自然资源局、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等相关人员组成专项检查组,深入全县各乡镇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监督检查。充分撬动“职能部门+乡(镇)干部+村两委干部”三级杠杆作用,坚持全县上下一盘棋,以“不落一户、不落一块”为目标,对县域内撂荒地、耕地非粮化情况开展拉网式、全覆盖大排查,敦促各村建立撂荒土地信息台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面打响复垦复耕之战。 找准治理点子,切实让撂荒地整治施策到位。紧紧抓住撂荒地复耕的“黄金期”,督促各乡镇根据各村不同情况和难易程度进行分类施策,量身定制推进措施,针对在家农户按照“谁的撂荒地谁复耕”原则,要求农户尽快进行复垦复种;针对因长期外出务工无法耕种或土地长期撂荒无人耕种的农户,要求乡镇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发挥村“两委”、村集体经济组织、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作用,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引导群众进行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针对缺少劳力和外出务工,但有种植意愿的农户,要充分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开展农业生产托管、代耕代种等方式,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防止耕地“撂荒和非粮化”。同时,督促各乡镇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州县惠农惠民和产业扶持政策,发挥农户耕作主体性,形成共同推动解决撂荒土地工作的强大合力,确保老百姓能实实在在掌握政策信息,并结合本村实际谋划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各村资源优势,保障整治行动稳步推进。 立足长效监管,切实让撂荒地整治落实到位。县纪委监委紧盯属地管理主体责任、职能部门监管责任,聚焦组织动员、调查摸底、复耕复种等关键环节进行靶向监督,重点检查“撂荒地”整治耕地“非粮化”工作进度和数据排摸真实性,将监督检查情况向县委主要领导汇报,根据主要领导批示要求,县纪委监委对专项整治工作推进缓慢的9个乡镇、1个部门下发《工作建议书》,督促其认真落实专项整治主体责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用长牙齿的措施按照中央、省州县的决策部署,精准把握政策,规范农村土地承包耕地管理,使撂荒耕地“活”起来。“撂荒地”及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正在按年度计划稳步推进中。 下一步,县纪委监委将持续跟进监督、全程监督、常态化监督,严查失职失责、推诿扯皮、弄虚作假、敷衍塞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以有力监督倒逼责任落实,确保耕地质量不减,粮食种植面积不减,产量稳定提升,为专项整治工作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全力护航复垦复耕。 |
|||||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