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市州子站 > 工作动态 > 新闻细览 【字体: 】【刷新】【关闭
“三资”监管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分析
来源:乌兰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1年3月26日
  
  当前,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监督管理仍是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基层干部在村级财务管理、集体资产处置、集体资源开发和工程项目建设等过程中侵犯群众利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现结合乌兰44个村(社区)实际,针对当前“三资”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困难进行阐述和分析。

  “三资”监管存在的问题。一是管理不规范。村集体“三资”的涉及面广,镇财务人员只根据票据来判断,主要审核村报账发票手续是否完备、票据是否规范合法,对反映的内容是否真实不掌握,对经济活动的监管不深入,如铜普镇河南村以维修水渠名义开具发票到镇报销,实际用于电费、维修门锁等事项。村(社区)换届后交接不够清楚,部分新任村干部对属于村集体的资金、资产和资源不清楚,对资产收益使用无计划,有钱就用,用完为止。二是台帐管理不完善。当前,村集体资金、资产管理做到了帐款、帐物相符,但村集体资源特别是集体土地、集体草场等的管理登记无统一管理标准,存在登记不全、不细,底数和权属界定不清,集体资产和资源出租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清等问题,部分租赁期限过长,易产生纠纷、酿成上访事件,如茶卡镇扎布寺村集体草场纠纷问题和铜普镇察汗诺村集体草场纠纷问题。三是公开不够规范、透明。个别村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群众意识淡薄,加之财务报账员文化业务水平低,“四议两公开”程序内容过于简单粗糙,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不符合要求,有的对于重大支出项目或资产处置没有专项公布,有的公开内容笼统,不够细,甚至是走过场。四是监管力量能力不足。镇财务力量不足,村级报账员财务基础知识薄弱,县级相关职能部门指导培训力度不够,对村级“三资”缺乏有效监管措施,监管存在漏洞。

  “三资”监管存在的困难。一是如何规范村级“三资”管理,做到家底清、数字明。二是如何加强监管,推动村“三资”管理规范有序,维护群众利益。
相关链接
  中共乌兰县十四届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 举行第三次大会
  乌兰县纪委监委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
  乌兰县纪检监察机关党支部 开展“促百分百达标、迎党百年华诞”主题党日活动
  乌兰县“三步走” 压实责任督促落实医保基金监管工作
  •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乌兰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乌兰县监察委员会
    承办部门:乌兰县纪委监委办公室 技术支持:省纪委监委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