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市州子站 > 监督曝光 > 新闻细览 【字体: 】【刷新】【关闭
门源县纪委监委公布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成果
来源:门源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0年1月15日
  
  按照党中央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开展专项整治的要求,县纪委监委主抓,会同16个牵头单位,针对4类16项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开展专项集中整治,着力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围绕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结合各自实际找准切入点、着力点,有针对性地整治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第一批专项整治成果公布如下:

  一、聚焦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县医疗保障局开展送“医保”服务,坚决纠治脱贫摘帽后政策落实不力、工作松劲懈怠问题。为实现门源县贫困人口常见病、慢性病有地方看、看得起的目标,制定整治工作方案和“清零”行动方案,建立任务清单,着力解决我县贫困群众参保问题,实现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二、聚焦教育医疗、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

  食品安全方面 县市监局开展了食品安全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食品生产经营环节违法违规行为,捣毁一处经营病死及死因不明牛羊肉窝点,查获病死、死因不明牛羊肉40余只,将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侦查。突出小摊贩、小作坊、小餐饮“三小”食品专项整治,坚决取缔“黑作坊”“黑窝点”。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8份,指导规范食品加工小作坊8户,立案查处无照经营畜产品加工经营户2户,罚没款2000元。对查获的不合格、超过保质期、无生产经营许可、无标签或标签不全等36种、2700余斤物品(货值3000余元)进行集中销毁。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20余人次,检查各类市场主体1800余户,立案查处4户无照经营畜产品行为和1户未检疫上市销售猪肉行为,取缔一批违法违规主体,督促67户农牧区未办照经营户办理了证照。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公示4起案件,对1至9月抽样检验信息进行了公示。完善一批制度机制,针对行业乱象问题组织160余户餐饮户进行警示约谈。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认真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责令门源县伊品香豆制品加工厂停止黄豆芽销售,依法扣押门源县伊品香豆制品加工厂违法添加4-氯苯氧乙酸钠的成品黄豆芽250斤,半成品黄豆芽5900斤,进行晒干后销毁处理,没收违法所得150元,并处罚金2000元。

  落实校园食品安全责任方面。县市监局联合县教育局、县卫生健康局开展学校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整治校园周边食品安全和校外午托班机构存在的问题,检查校园周边各类经营户241户,清理校园周边小摊贩2户,下达整改通知书22份,下架各类“辣条”食品20多种,2800余袋。抽检学校食堂灶具及周边农副食品全部合格。规范办理午托机构小餐饮1户。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300余份。严格落实校园食品安全各项制度,进一步规范食堂管理、进货渠道,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严格落实食品原料进货查验制度。

  加大教育补助督查,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方面。县教育局成立督查小组对各项生活补助进行专项督查,未发现挪用、克扣义务教育学生生活费、营养餐资金问题。进一步精简各类会议,规范公文管理,大力精简文件等资料,采取有效措施,严控各类活动进校园,切实加强管理,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医疗就医及骗保方面。县医疗保障局严肃查处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骗取医疗保障基金问题,制定常态化工作机制,引入第三方力量参与医保监管,严肃查处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骗取医保基金问题。组织57家“两定”单位开展了规范医药服务行为倡议活动。县市监局深入开展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检查保健品经营户45户,下达整改通知书3份,立案查处保健品虚假宣传案1起,罚没款1500元。广泛开展保健食品科普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五进”专项科普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册1200余份,悬挂宣传横幅2条,LED屏宣传30余次。推动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经济负担较重问题,重点解决10种发病率高的儿童血液病和儿童恶性肿瘤救治问题。对各定点医疗机构、商保经办机构开展儿童白血病专项救助行动规范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及时调整我县药品目录,将准入谈判抗癌药纳入我县支付范围,加强药品目录使用管理,严格执行药品目录支付政策。不断完善“送医保入户”机制,对住院费用发生额贫困人口3万以上,非贫困人口5万以上人员进行跟踪服务。截至目前跟踪服务的25名贫困人口累计发生住院费用194.16万元,45名非贫困人口累计发生住院费用646.72万元,基本医疗、大病医疗补偿、医疗救助共计报销426.98万元,有效减轻参保群众看病负担。

  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不闻不问、敷衍整改问题,以及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不力问题,坚决纠正生态环境保护平时不作为、急时“一刀切”问题方面。县生态环境局及时成立领导小组,解决群众反映餐饮油烟扰民信访案件1起,查处垃圾处理场不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渗滤液外排污染环境案件1起,罚款15万元。查处浩门农场露天焚烧秸秆污染环境案件1起,罚款2000元。

  在清理整治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突出问题方面。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积极开展河湖划界工作。通过河湖确权划界工作,明晰河道管理范围,使河湖资源管理保护归属清晰、责权明确、监管有效。根据各乡镇河湖名录勘定结果,开展了大通河流域河湖确权划界前期工作,目前,正在编制划定实施方案。

  三、聚焦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

  社会救助专项治理方面。县民政局结合督导走访,对整治低保救助对象中“错保”“漏保”问题、城乡低保等临时救助政策落实情况、2018年以来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等8个方面进行全面督导。针对临时救助乡镇5000元资金审批制度未落实问题,建议受灾乡镇全面启动备用金帮受灾群众渡过难关。针对“个别干部对相关政策把握不深不透”问题,组织相关人员深入乡镇集中宣讲,并组织人员参加业务培训。针对“档案管理不规范”问题及时整改查漏补缺,目前已整改完成。针对“特困供养对象能力认定不精准”问题聘请第三方进行评估,并对主管人员进行培训。针对“救助申请审核审批时限过长”问题对主管负责人进行约谈,实地检查督导并明确时限及追责首问制。

  医疗用药服务采购等方面。县医疗保障局认真开展专项自查工作,严厉打击“十种行为”,全面排查“八大领域”违规执业行为,排查“四类技术”,重点检查“五项违规行为”和违反《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情况,坚决查处不规范收费、乱收费、诱导消费和过度诊疗行为,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牵头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抽选全县各级医疗机构14个单位,对标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排查,暂未发现违规行为。针对“医疗机构不在县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网采购药品和医用耗材而进行线下采购”问题,加强监督和开展整治,规范采购行为,对发现存在类似问题的单位在监管考核时提出整改意见。

  交通出行运输及执法方面。县交通运输局在交通行业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针对县域内存在农村公路路面破损和危桥等问题,及时进行排查并进行路面整治和涵洞加固修复,已完成路面整治工程3项,加固修复及新建乡村公路涵洞工程共计13项,同时,正在进一步调查,对需要进行路面整治和窄路加宽的工程,部分正在进行招投标,部分正在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资金到位后将尽快实施。针对整治出租车市场存在的套牌经营、无证经营等违法经营问题,开展了巡游出租车经营行为专项整治活动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采取蹲点稽查与巡逻稽查、定时与不定时稽查的方式进行专项检查,严查我县和临县出租车违法经营行为。针对个别路政(运政)执法人员不正确履职,弹性执法等问题,调整工作时间形成全天候打击模式,同时加强对巡游出租车不规范经营行为的举报工作。另外,解决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根据群众诉求,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2件。完善执法人员考核制度。

  行政审批、政务服务及执法方面。县政务服务和监督管理局以“漠视侵害群众利益”专项整治为抓手,稳步推进政务服务领域突出问题的解决。坚决从思想源头上杜绝窗口“吃拿卡要”现象。以问题为导向,以转变作风为抓手,通过“四考勤一巡查一例会”加强考评、通报,反馈,管理。继续修改细化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编制明晰办事流程,提供办事环节名称,清晰描述具体要求,积极搭建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平台。广泛公布监督投诉电话方式,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提升窗口工作服务质量的公众满意度。及时发布惠民政策等便民信息。建立“12345”为民服务热线,加强政民互动。推动实现政务服务转变。推进政务服务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缩短办理时限,逐步增加“最多跑一次”事项数量,切实为群众提供便利。

  四、聚焦统计造假问题

  县统计局制定了《统计造假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开展统计造假专项整治工作自查自纠,召开会议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加强宣传引导,深化思想认识,细化措施规范行为和方法,强化内控机制和外部监督,加强源头防控,加大统计执法查处力度,做到标本兼治。

   


  中共门源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2020年1月15日
相关链接
  树牢“四个意识” 践行“两个维护” 为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纪律保证
  关于1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门源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门源县监察委员会
    承办部门:门源县纪委监委办公室 技术支持:省纪委监委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