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市州子站 > 工作动态 > 新闻细览 | 【字体:大 中 小】【刷新】【关闭】 |
|
|
|
|||||
来源:河南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2年8月30日 | |||||
“眼前出现的这些河道垃圾,倒塌的电线还有坑坑洼洼的路面,不仅对环境产生了破坏,对牧民群众的生活产生了影响,还违背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发展理念”县纪委监委第一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斗格表示。截止今年5月,在护航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专项监督中,4名职能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被约谈,这是河南县纪委监委以政治监督为主线,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项监督”统筹衔接,实现监督职责再强化、监督力量再融合、监督效果再提升的一个缩影。 今年来,河南县纪检监察机关切实按照党中央、中央纪委和省州要求,坚持把监督挺在前面,定位向监督聚焦,责任向监督压实,力量向监督倾斜,牢牢把握监督的根本目的和重点,进一步健全体系,在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上下功夫,在提高精准发现问题能力上下功夫,推动“四项监督”有效衔接、融会贯通,创造性地把监督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助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常态坚持+聚焦重点”探索纪律监督新方式 河南县坚持“强化监督,重在日常、贵在有恒”的思路,以政治监督为主线,立足实际研究制定了《河南县纪委监委日常监督工作办法》,通过持之以恒抓监督与聚焦重点强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将日常监督重点抓好,专项监督内容抓牢,把党中央和省州县重大决策部署抓到底、落到位。一是注重日常监督,促进履职尽责。精心设计“廉政提醒卡”,确定“八个不准”和“九个严禁”内容,向政府系统党员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或轻微违纪问题进行警示提醒。同时,在全县项目开复工仪式上,对项目建设单位、开监管单位再次进行廉政提醒,牢牢把握廉政提醒主动权,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错误”,共向政府系统党员干部发放廉政提醒卡66份。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短板弱项抓监督。面对河南县乡村振兴过渡期资金支付率低的问题,县纪委监委以点带面,从乡村振兴项目实施单位入手,全面摸底排查,积极对接财政、乡村振兴、农牧水利、交通等部门,盯住资金保障这个关键,强化分配管理使用等重点环节的监督,开展监督4次,与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集中约谈1次。三是增强监督温度,紧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抓监督。结合作风建设专项工作,对各单位、各站所、各部门进行督查,查疫情防控期间物资储备人员管理、防控举措,督促提醒全县上下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做实做细各项防控举措,对发现的责任不实、措施不力、作风不严的问题强化通报曝光,形成声势、抓出效果。 二、“深化改革+凝聚合力”释放派驻监督新动能 为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河南县纪委监委积极探索创新,以省州相关精神为指导,立足本县实际,制定印发《河南县深化派驻机构改革实施方案》,从整合资源力量、优化队伍结构、完善管理体制等方面发力,推动派驻监督从“有形覆盖”向“有效监督”转变,彻底解决派驻工作“架子大工作空”的问题,真正推动派驻监督发挥实效。一是减少机构数量,使派驻监督“有形有神”。综合考虑派驻机构的职能职责、人员搭配等,通过压减机构数量和调整监督范围,对派驻机构设置进行结构性调整,实现形的重塑,县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由原来的3组调整为2组,进一步精干力量。二是调整干部结构,使派驻监督“兵强马壮”。在干部调整过程中,统筹考量派驻人员与岗位适配性,做到人岗相宜,通过岗位调整、交流任职等途径,合理调配干部,坚持“老中青”搭配,实现每个组既有“业务通”、也有“干劲大”,更有“经验足”。三是完善管理制度,发挥派驻监督“探头”作用。建立工作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完善纪委常委会统一领导下的信访室、审查调查、监督检查等部门及派驻巡察机构,实行归口管理,有效改变了多头请示汇报、管理责任不落实、重“室”轻“组”等问题。同时,制定印发了《县纪委监委派驻机构工作规则(试行)》,派驻监督的权威性和独立性进一步增强,工作实效性显著提高。四是推行“派驻纪检监察组+纪检委员”监督新模式。调取各县直机关党支部纪检委员,建立纪检委员库,制定完成《关于加强县直机关纪检委员与派驻机构沟通联系的指导意见》,不断整合监督力量,促使纪检委员更好发挥作用,协助派驻机构做好日常监督,不断加强对驻在部门履职情况的监督指导,促进有效履职。截止目前,两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向纪委常委会汇报工作10次,列席各部门、各单位会议50次,开展疫情防控、粮食购销领域、供暖领域、生态环保等领域监督检查9次,共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3个,效果明显。 三、“灵活方式+创新方法”丰富巡察监督新层次 “越到基层,纪检监察机关与地方单位联系越紧密,碍于人情,有的会最终选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监督效果不佳。”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县级巡察也面临此类问题,要破解巡察难题,必然要从巡前,巡中、巡后三个环节入手,灵活方式方法。一是巡前充分准备,靶向出击。入驻前,与组织、审计、派驻等机构召开“闭门会议”,交流沟通日常监督情况,对于被巡察党组织的政治生态状况、相关举报情况、领导干部有关问题线索处置等情况进行“摸底”,提高精准发现问题的能力,避免巡察“撒大网”。二是巡中及时交办,立行立改。对巡察中发现的重点问题,视情形边巡边交边查边办,对适宜“立行立改”的提出整改建议,加强跟踪督办,对重要问题线索及时反馈,随时提交县纪委监委相关科室分析研讨。定期召开巡察工作汇报会,对于问题进行分析、归类进行反馈整改,建立健全巡察组长库与人才库方案,圆满完成县委首轮巡察工作,发现问题29条,立行立改21条,被巡察的四个党组织以问题整改为契机,加强党建引领,推进建章立制,从严治党形势持续向好,目前第二轮巡察正在顺利推进。三是巡后综合施治,精准整改。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巡察办主动监督、靠前监督,对于州委巡察反馈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办,探索实施重点问题联审、疑难问题联研、典型问题联治,推动巡察整改更彻底。 四、“统筹协调+警示教育”推动监察监督新效能 中纪委提出,纪检监察机关要健全联合办案制度机制,推动内设纪检机构、监督机构等形成监督合力。河南县结合实际,守正创新,着力化解案件存量多、办案人员少的工作困境。一是加强统筹协调。探索实施“县纪委监委领办,各乡镇纪委主办”的协作片区联合办案模式,切实发挥组织作用和系统优势,始终秉承“查办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的原则,实现各乡镇问题线索由分管县纪委常委领办,各乡镇纪委主办,根据线索性质、规模,“上对下、一对一、点对点”进行分类指导,在实战中提升基层纪委问题线索处置能力,实现上下衔接、左右互通、优势互补,有效处置减存量、强化监督遏制增量。同时,充分发挥监督检查室与案件监督管理室督办作用,对于线索办理情况定期发出督办通知,督促办案人员及时上报有关进展,共发出督办函9份。截止到2022年8月底,处置问题线索18件,其中初核6件,谈话函询1件,暂存1件,正在办理9件,立案7件结案4件,运用第一种形态提醒教育12人,第二种形态处理1人,第三种形态处理2人,正在办理留置案件1起。二是做好警示文章。对于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规使用草原生态奖补资金的问题,向涉及部门和单位发出纪律检查建议书,开列“问题清单”,“对症下药”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找准“痛点”,精准“点穴”,要求相关单位建立建全草补制度,堵塞工作漏洞,对发出的纪律检查建议书采取归口管理、跟踪回访、追责问责等工作机制。三是推动综合治理。注重审查调查成果共用,在多措并举做好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审查调查室查办案件的同时及时向监督检查室提供相关报告和剖析材料,由监督检查部门指导案发单位开展警示教育,推动综合整治,发挥查办案件治本作用。 |
|||||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