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市州子站 > 巡视巡察 > 新闻细览 | 【字体:大 中 小】【刷新】【关闭】 |
|
|
|
|||||
来源:黄南州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日 | |||||
黄南州县两级同题共答,紧扣“人员力量配备”对村(社区)试点任务,强化巡察干部“选、育、用”,为对村(社区)巡察工作提质增效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人才保障。 精准“选”人破难题。一是破解“抽调难题”。承担对村(社区)巡察试点工作的尖扎县委积极研究落实巡察力量配备这个重点任务,县委书记、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亲自安排部署,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县纪委书记)、副组长(县委组织部部长)强化“一肩挑两职”,结合巡察任务,选调5名熟悉农村政策、善做群众工作的基层骨干和1名懂管理、会经营,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参与巡察工作,有效化解了以往抽调人员范围窄、不愿派、不想来等难题。二是破解“优选难题”。尖扎县整合全县人才资源,从党建、纪检、民政、乡村振兴、乡镇等人员类别中,优选出党性强、业务精、作风正的97名干部,组建对村(社区)巡察人才库,将新提任干部、优秀年轻干部、专业技术干部、从实职岗位退居二线的领导干部,特别是熟悉“三农”政策的干部全部纳入,为开展对村(社区)巡察提供人才支持。三是破解“保障难题”。州委巡察机构结合州县两级巡察实践,将尖扎县委试点期间关于人员力量配备方面形成的经验做法进行制度固化,研究制定《黄南州村(社区)巡察工作人才专库人员选配与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组织领导、入库标准、考核评价、管理使用等要求,并以州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印发所辖各市县贯彻实施。 精心“育”人强能力。一是“靶向”培训赋能。州县两级巡察办广泛收集巡视巡察政策文件和党纪法规,形成学习手册、操作手册和案例参考,印发巡察组开展组内培训,在工作中对照运用。同时,协调州委组织部、州审计局等业务骨干围绕把握监督重点、精准发现问题等方面,进行集中专题培训,帮助巡察干部迅速熟悉业务流程和工作方法,并同步采取“导师带徒”和“以巡代教”方式,实现入库人才科学储备、梯次培养。二是“滴灌”专业辅导。试点期间,尖扎县委巡察办制定《关于专业支撑小组协助巡察组开展工作的方案》,协调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及相关部门,由13名党建、财务、项目人员组成“专业支撑小组”,根据巡察组工作需要,为巡察组提供政策解答、专业问题指导,提高了巡察发现问题的精准性和深入性。三是“借智”督导指导。对村(社区)巡察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省、州两级巡视巡察机构先后6次到县委巡察组开展调研督导,进行政策传导、会商把脉、答疑解惑,尖扎县委巡察办与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相关科室业务骨干组成指导督导组,制定《对村(社区)巡察指导督导方案》,对县委巡察组进行现场跟进指导5次,纠正偏差、解决问题,提出意见建议27条,不断提升巡察监督质量。 精细“用”人提质效。一是发挥“所长”。试点期间,尖扎县委巡察组根据组内人员业务专长确定联络员和报告主笔人,成立查阅材料、信访接待、谈心谈话和报告起草4个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充分调动每一名巡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整体合力。同时,充分发挥巡察组临时党支部作用,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组内干部,落实日清周结月复盘制度和问题清单化管理等工作措施,确保依规依纪依法开展政治监督。二是用好“四必”。巡察过程中,县委巡察组坚持“开门巡察”,推行“五必访”(即对老党员、老干部、乡贤人才、困难群众、重点信访户等人员走访到位),“六必谈”(对乡镇相关领导、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监委会成员、党员、村民代表等人员访谈到人),“七必问”(对惠民政策落实、产业发展、“三务”公开、“三资”管理、移风易俗、干部作风、班子建设等问题交流到位),“八必看”(对“三务”公开栏、村容村貌、产业项目、道路桥涵、用电用水、文体设施、危房改造、宗教场所等内容查看到点)工作法,个别谈话152人,走访群众70户104人,查阅档案资料1032份,制作发放藏汉双语宣传彩页1000余张,让群众真正了解、关注、信任巡察,主动参与巡察、揭露矛盾、反映问题。三是注重“惠民”。县委巡察组坚持多些“马上就办”、少些“回去研究”,立行立改、边巡边改问题88条,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人居环境整治、违规发放高龄补贴等急难愁盼问题。试点期间,尖扎县发现问题445个,移交问题线索11件,已办结2件,给予警告处分2人、批评教育2人,其余9件正在初核;追回违规发放惠农资金1.73万元,树立了巡察权威,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
|||||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