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基层监督执纪执法效能,我们结合县域实际,将委机关相关科室、3个派驻纪检监察组、12个乡镇纪委、109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划分为3个‘室组乡’协作片区,配套建立完善协助片区工作纪律、协作共享等制度机制5项,让室、组、乡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融入全县监督执纪执法大局,为监督检查、执纪执法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凝聚强大合力。”8月8日,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今年以来,门源县纪委监委认真贯彻落实省纪委监委《关于深入推进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室组乡”协作联动制度化规范化的实施意见》,在监督检查、案件查办中,不断挖掘室、组、乡各自优势,在线索研判、措施使用、性质认定等关键环节,以集中办公、召开工作例会、问题线索研判会等方式给予指导把关,确保办案人员理清思路,把准方向。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发挥熟悉驻在单位政治生态以及行业领域特点、掌握相关行业内部制度规定等有利条件,居中协调并全程参与审查调查,有效推动案件办理;乡镇纪委则凭借群众基础好、熟悉地域情况的优势,在调查取证、发动群众力量、动员亲属做思想工作等具体环节中担当主力。截至目前,通过“室组乡”联动监督16次,发现问题80余条,为进一步提高工作质效,明确整治方向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门源县纪委监委持续规范“乡案县审”、案件质量评查工作机制,强化对“室组乡”联合办案“全流程”监管,制定多份文书模板,有效解决“室组乡”在实践中存在的文书格式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提升案件办理的规范化水平。(记者 李雪萌 通讯员 马艳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