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廉政之窗 > 理论探讨 > 新闻细览 【字体: 】【刷新】【返回】【关闭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读《习近平在正定》一书的体会和感悟
来源:青海省纪委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19年5月17日
  
  读完《习近平在正定》采访实录,被书中受访者口述的习近平总书记非凡人格魅力的每一个故事所感动,真切感受到习近平同志在青年时期就以身许党许国、以身报党报国的赤子情怀,实事求是、心系人民的高尚风范,真抓实干、锐意改革的责任担当和艰苦朴素、严格自律的人格操守,真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从政起步的地方,深入实践、深邃思考和不断探索的成果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前后存在着一以贯之、深化拓展、不断升华的发展脉络和思想逻辑,在实践基础、理论渊源、思想内涵、精神品质、语言风格等方面具有内在的继承性和一致性,体现了党的核心、人民领袖的个人魅力、政治品格与理论品质的高度统一。读《习近平在正定》一书,可以用“勤学、亲民、清廉、担当”八个字来概括习近平为人为官做事的鲜明风格。

  勤学   腹有诗书气自华

  从陕北梁家河的知青岁月到河北正定从政开始的地方,直到担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对书的热爱与痴迷,贯穿习近平的人生轨迹。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在正定任县委副书记、书记期间,习近平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很晚,白天下乡调研,或与请来的专家、顾问谈事,晚上要批阅文件,一般晚上十二点以后就看书,看到凌晨二、三点才上床睡觉。热爱学习、刻苦学习、善于学习,是很多受访者对习近平同志形成的深刻印象。时任中组部干审局局长的何载谈到,“习近平同志在工作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勤学加实干。每次去他办公室,都看到桌子上摆着大量书籍、报刊,有毛泽东思想著作,有中国的,还有外国的,总是堆得满满的。他平日里都是博览群书,一有时间就抽空加紧学习。”曾采访过习近平的原《河北青年》杂志编辑周伟思回忆说,“在他正定的办公室和宿舍,书架里、办公桌上、床边,都是触手可及的各类书籍。我印象中有《大趋势》《决策学》《棉花栽培技术》《走向未来》丛书等等。”“他看的那些涉及哲学、经济、政治方面的书,很多都是我望尘莫及的。”接触过他的每个人,随时随处感受到他孜孜不辍于学和问的学子禀赋,读书使他感到思想充实,精神升华,做事有底气。习近平同志热爱学习,但他并不拘泥于书本,而是注重向实践学习,通过调查研究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到任伊始,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调查研究,在正定短短三年时间,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全县所有公社、所有大队。为了掌握实际情况,调研不打招呼,不让人家事先准备,而是直接下乡、下厂、入户,从调研中发现问题,在群众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智慧。他到三角村调研时,向种棉能手冯玉明学习种棉花技术,到河北省河间县考察棉花生产,之后在全县推广种棉花的经验。他向农民科学爱好者张新立学习办企业的经验,推动发展乡镇企业。他还要求县委常委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每年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深入基层,要有自己的联系点、联系户,每人都要亲自或主持写出两篇以上调研报告。

  他还十分重视学习历史经验,每到一个地方,都要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从中吸收执政经验,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主政正定期间,就熟读正定县志、史料,据当年在正定县委办公室资料组工作的石文生回忆,“通古博今的近平同志被正定丰富的古建筑群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他熟读县志、史料,走街串巷,勘察古迹,细品文化,对正定的历史和文化钻研得很透。”在他的提议和亲自指导下,县上组织编写了《正定古今》一书,概括正定源远流长的历史、瑰玮灿烂的文化古迹、影响深远的历史名人和风格独特的名胜古刹等,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古人云“学者非必为仕,仕者必如学”。古往今来,许多读书人一旦入仕,便将书本抛至脑后,少有终身倾心于读书求道者,真可谓“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读书学习是党员干部成长进步的最牢靠阶梯,领导干部不学习就会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难以胜任领导工作,贻误党和人民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加强读书学习,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反观时下一些领导干部追求享受、玩物丧志,不好读书;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读书;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善读书;学而不思、知行不一,学用脱节。甚至有的精神颓废,理想信念滑坡,思想堤坝溃塌,私欲膨胀,最终滑入腐败的泥坑,走向党和人民的对立面。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党员干部应以此为戒,主动自觉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把学习作为工作生活的常态,陶冶情操的良方,成长进步的阶梯,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以“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精神,“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毅力,“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韧劲,孜孜不倦学习,勤勤恳恳实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有所建树、有所作为,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亲民    一枝一叶总关情 

  正定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政开始的地方,也是他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实践源头。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的创新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现在的每一次讲话、每一篇文章的好多内容,都是来源于老百姓的生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又寓意深刻,让人觉得很亲切、很接地气。

  在习近平眼里,“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人民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最高的。他专门给正定四大机关领导写了一封信,要求他们脱身冗务,着眼基层,着力实际。到基层调查,要一下到底,亲自摸情况,直接听反映,寻求“源头活水”。这让正定县委机关作风焕然一新,下基层成了干部的工作习惯。周伟思在接受采访时说:下乡时,习近平“很自然地和农民一起坐在地上、石头上,和他们聊庄稼活,拉家常。去农户家,老百姓拿个饭碗给习近平端水,他接过来就喝,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和嫌弃”。他冒风险向上级反映老百姓因征购任务重而吃不饱肚子的实际情况,最终使过重的交粮任务减下来;与石家庄市几经沟通协调,开通了石家庄市至正定的公共汽车,让滹沱河不再是“楚河汉界”的天堑,方便当地百姓出行和商品交易;修建常山公园,打造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园林风景;把县委仅有的一辆吉普车让给老干部用,把会议室腾出来做老干部娱乐室,对老干部的医疗费按月报销。一件件让老百姓感受惠民政策的大事小事,实事好事,无不折射出习近平同志爱民、亲民、忧民、为民的真挚情怀和崇高风范。正如石文生所说的,“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生活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与正定人民朝夕相处,为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呕心沥血,他用心血和汗水,在正定大地上书写出了一部青春无悔的感人诗篇。实践证明,他爱自己的第二故乡,爱这里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勤劳的人民。知之深,爱之切,一直延续到现在。”

  2012年12月,担任总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同志到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时强调,各级干部要“多想想我们干的事情是不是党和人民需要我们干的?要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心里装着困难群众,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常去贫困地区走一走,常到贫困户家中坐一坐,常同困难群众聊一聊,多了解困难群众的期盼,多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满怀热情为困难群众办事。”可见,从县委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同志的人民情结,他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他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是始终不变的。他对正定的爱和对正定老百姓的付出,与他在党的十八大后提出的执政为民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就是追求人民福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清廉   只留清气满乾坤

  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一个人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有骨气。“咱们共产党人不能总为自己的生活小事考虑,生活小事考虑多了,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远了。”习近平说道。当时的正定县境内,只有三条柏油路。下乡经常要走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习近平行走其间,丝毫不以为苦。在正定时,习近平平时穿的最多的就是一件绿色的旧军装,裤子和鞋子也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铺盖是一条半旧的军被,一条打了多处补丁的褥子。他的同事、身边工作人员、采访记者等都普遍认为,他个人生活极其简单,完全没有什么讲究,“什么时候都是和我们老百姓一样的穿着打扮。”那时的县委大院,只有一个大食堂,按点开饭,过时不候。习近平和大家一样,每到饭点,就拿着饭盆排队。因为忙于工作,习近平经常无法按时吃饭。散会晚了,从食堂拿两个馒头、一块卤豆腐,就算是一餐。下乡调研回来晚了,食堂已经关门,就在办公室用小煤炉煮挂面。外地朋友来看他,不在县招待所用餐,偶有用餐时,也自掏腰包请客。下乡吃乡镇食堂的家常便饭,并足额交伙食费。县委大院里的一间平房是他的办公室兼宿舍,室内陈设极为简单:一张黄色的三屉桌,一个一人多高的两门书柜,两条长凳支起一扇床板当床铺。在行的方面,习近平平时都是骑一辆挺旧的二八自行车下乡,除非去远的地方,很少坐县委的吉普车。他到北京开会、办公事,每年都要来回往返五六趟,没有报过一次车费。

  习近平同志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以身作则,而且致力于推动干部的作风建设,狠刹各类不正之风。当时正定的一些党员干部贪图安逸、纪律松弛、精神不振、作风飘浮,不注重调查研究,工作不负责任,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正定县委以正发(1983)42号文件印发了《中共正定县委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规定共1200多字,涉及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调查研究、班子团结、领导带头、加强学习等内容,条文很具体。在当时背景下出台的正定“六条规定”,今天看来仍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时任县委常委张五普认为,六条规定出台后,“县委常委都吃住在机关,昼夜工作,看文件、抓落实,广大干部也都一心一意比着干工作。”“六项规定”要求具体,操作性强,针对当时突出的作风积弊,为领导干部定下了规矩,形成了制度,这些都与今天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脉相承,从中可以看出习近平对作风建设的深刻认识、持续思考和一贯坚持。

  担当  功成不必在我

  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代表座谈会上讲话时说到:“我当年到了正定,看到老百姓生活比较贫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情形,心里很着急,的确有一股激情、一种志向,想尽快改变这种面貌。但是,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正定三年多时间,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大刀破斧引进人才、推进改革、发展经济,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树立了为民负责、为民担当的标杆。 

  周伟思曾问过习近平:“为什么要放弃优越的条件,主动申请到一个小县城做基层工作?”习近平的回答是,七年的插队生活,使他忘不了农民的艰辛和农村的一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他内心深处始终牵挂着远方贫困的沟壑与山岭……“我渴望尽自己的微薄力量,亲手为他们做一点实在事情。”“在生我养我哺育我的人民身边,和他们一起为理想、事业奋斗。”字里行间充满了习近平同志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理想追求。上世纪70年代初,正定是我国北方地区第一个粮食亩产“上纲要”“过黄河”“跨长江”的高产县,全县每年粮食征购任务高达7600万斤,交完征购,再扣除种子、饲料等,留下的口粮已经远不够百姓填饱肚子。习近平认为,正定交的粮食越多,群众收入越少,生活水平越低,实际是个‘高产穷县’!“我们应该向上级反映一下,争取减少一部分征购。”习近平说到做到,他与时任县委副书记吕玉兰一起,跑省进京,向各级相关部门反映这一问题。中央很快就派调查组下正定,经过核查,当年,全县粮食征购任务减少了2800万斤,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时任县长程宝怀回忆说“农民负担过重的情况,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同志并不是不知道,但别的干部没有这个胆量向上级反映,近平就敢,这就表现了他实事求是和敢于担当的精神。”当时在县委办公室资料组工作的李亚平说,在那个年代,“要向上级反映这个事儿,心里没把老百姓当回事,没有点为民请命的担当精神是下不了这个决心的。”

  为了打破正定经济发展的“瓶颈”,改变经济落后、农民受穷的现状,习近平通过请专家指导、组织调研摸底,派出去考察学习,提出正定要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道路,既为城市服务,又掏城市腰包,在服务中发展自己。在发展“半城郊型”经济的实践中,习近平总结出“二十字经”: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应其所变。他顶压力、冒风险,开全省大包干先河,为企业松绑放权,推出“人才九条”,为正定发展破局开路,用行动诠释对改革的担当:“怕担风险,还没抬腿就怕摔跟头,那就寸步难行,什么事也干不成。”

  习近平认为,人才不足是阻碍正定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他亲自主持编制了《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广招贤才的九条措施》,即著名的正定“人才九条”,内容大到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放开经营自主权、入股分配、奖励机制、家属农转非、建“人才楼”、小到生活上提供“全部细粮”、送粮到家、搬煤入户等,规定得非常具体、实在。“人才九条”一经媒体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很快,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中国食品协会会长杜子端等50多位专家欣然应聘,成为顾问团首批成员。不只重视引进人才,还重视调动本县现有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培养、扶持人才成长,鼓励、支持自学成才等途径,一批本县“土专家”受到重用,成为正定各条战线发展的中坚力量。1985年5月,习近平离开正定。但“人才九条”带来的发酵效应,在他离任后多年仍持续释放。   

  正定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文化古城。正定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素有“三山不见”“九水不流”“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的美誉。习近平被正定丰富的古建筑群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他在熟读县志、史料,寻访勘察古迹的基础上,着手酝酿发掘正定丰富的人文资源发展旅游业,计划把正定建成距石家庄市最近的旅游窗口。他抓住中央电视台要拍《红楼梦》电视剧的历史机遇,做出在正定兴建荣国府的决定,成立了筹建荣国府的专门机构,将修建地址选在隆兴寺西北角的一片空地。荣国府极大地带动了正定旅游业的发展,创下旅游业的“正定模式”。大佛寺,荣国府,旅游机场等项目的建成,使正定的旅游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而这些项目大多是他离任后才正式建成见效益的,如果考虑自己所谓的“政绩”,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患得患失,就不可能有如此功在千秋的“大手笔”,从中可以看出习近平同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担当和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

  掩卷沉思,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三年多,从思想修养到行为遵循,从工作作风到群众关系,他都不折不扣地履行了作为领导干部的职责,做到做人唯正、做官唯民、做事唯实、思想观念唯新。他从正定到福建、浙江、上海,直至走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干事,以心血和汗水成就了彪炳史册的不朽业绩。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要认清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从习近平同志在正定的从政经历和实践探索中吸收精神营养,提升思想境界,增强政治自觉。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自觉加强理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主动担当作为。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争当“四有”干部,做到心中有党,对党绝对忠诚,爱党忧党、为党护党,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心中有民,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做到心中有责,坚持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自觉消除私心杂念,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在干事创业上,勤于履责、勇于担责、敢于负责;做到心中有戒,严守党纪国法,时刻防止“人情腐败”“权力寻租”和“温水煮青蛙”陷阱,深刻警惕“被围猎”,保证手中权力不私用、不滥用、不被利用,始终坚守清正廉洁的为官底线。(作者系青海省纪委监委副巡视员 马文孝)
相关链接
  吉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褚民华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同时落网!内蒙古抓获两名长期在逃人员
  不畏浮云遮望眼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向力力接受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