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媒体聚焦 >  > 新闻细览 【字体: 】【刷新】【返回】【关闭
中国纪检监察报:公章管理有了新章法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20年9月21日
  
  编号为“2020第20号”的证明,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中村村委会最新开具的一张便函。这张小小的便函大有内容——除了写明申请人、签发人和签发时间,在存根和正页的分界处,还有镇领导的防伪指纹。

  “防伪码虽然不算先进,但从源头上管住了各村滥开空白、虚假、人情证明的行为。”该镇纪委书记叶发森告诉记者,便函均印有统一格式的编号和防伪指纹,开具后存根留在村委会,做到了张张留痕,事后有迹可查。这是格尔木市“微权力”治理在郭勒木德镇推行的一项试点工作。

  “之所以把公章管得紧、把证明看得牢,是因为以前查办过滥用公章开假证明的案子。”郭勒木德镇挂职副镇长、中村第一书记赵春平说。

  一枚村委会印章,在村民眼里却是权力的象征。无论是落户、申请宅基地,还是申请临时救助、享受各项惠农政策,都需要加盖村里的公章。而在以前,公章在村干部家里,村民办事盖章拿上一包烟、揣两块砖茶的情况很常见。更有甚者,有些村干部换届前在空白纸上盖好公章,离任后依旧给村民出具“证明”。久而久之,盖公章成了一些干部吃拿卡要的渠道。

  2017年,格尔木市对郭勒木德镇盐桥村村委会原主任赵占兴为首的村干部涉恶团伙进行了查处,4名村干部被判处一年至八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调查发现,赵占兴等人将村委会证明当成自留地,把公章当成吃拿卡要的筹码,多次向村民收取钱财。因失察失责,该镇党委书记受到党内警告处分,镇长、镇纪委书记被诫勉。

  此后,在市纪委监委的督促指导下,郭勒木德镇党委以规范村级公章为抓手,采取多项措施,治理村级“微权力”,涉及5个村委会的9名干部被严肃查处。例如,小岛村村委会原主任张占录,在协助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管理过程中,通过虚开证明、伪造户籍手续等,违规办理了40户群众户籍迁入小岛村手续,收取好处费18.85万元,被开除党籍、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村集体的权力就在那一枚章子上,规范公章对村干部既是约束,也是保护。”格尔木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王林清说。现在,决不允许村干部将公章带回家,出具证明、加盖公章必须在村委会办理,而且村干部必须轮流坐班,老百姓提交的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现场就办;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办。

  同时,郭勒木德镇还探索开发电子证明,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办哪些事情需要开证明、哪些不需要,在手机上都看得清清楚楚。村民有需要时,只要在手机上提交申请材料,审核通过后给证明敲上一个电子章,并生成唯一的二维码,一扫码就能显示证明的真假,而且可以溯源证明是哪个干部开的、内容是什么、提交了哪些材料等信息。

  通过“微权力”治理,郭勒木德镇积极探索村级治理新模式。一方面,建立村民议事会制度,推选公道正派、群众信服、熟悉村情的村民担任议事会成员,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如低保户认定、公益岗位认定等都严格按照议事流程开展。另一方面,创建“为民村级微信群”,线上公开村务、提供便民服务。

  “以前干群关系紧张,群众对村里事情不理解、不支持。如今,村级事务公开透明,不再遮遮掩掩,大事小情都严格按照规定推进,村民对本村发展规划、项目建设、干部作风等畅所欲言,凝聚力提升,村里经济快速发展,已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赵春平说。

  格尔木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郭勒木德镇关于“微权力”治理的经验做法正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有望进一步规范村干部履职行为,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本报记者 代江兵 自青海海西报道)
相关链接
  中国纪检监察报:三级督办追缴低保金
  中国纪检监察报:针对地广人稀通行不便实际 青海打造24小时接听举报专线
  中国纪检监察报:对口支援架金桥 六省市助力青海纪检监察业务水平提升
  中国纪检监察报:深化标本兼治 增强综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