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谈谈工作场所的卫生状况:面积大小(每个工人的活动空间),通风,温度,粉刷,厕所,一般的洁净程度,机器噪音,尘埃,湿度等等。”“房租和租赁期限;有几个房间;多少人住;房屋修缮和保险;家具购置和修理;床铺;取暖、照明和用水等等。”这是141年前马克思开展调查研究时特意制作的《工人调查表》中的问题,一项一项非常具体,而像这样的问题有近100个。
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视对社会实际的调查研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强调:“理论的方案需要通过实践经验的大量积累才臻于完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不论在自然科学或历史科学的领域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在理论自然科学中也不能虚构一些联系放到事实中去,而是要从事实中发现这些联系,并且在发现了之后,要尽可能地用经验去证明。”
1880年,马克思通过使用《工人调查表》等,详细了解工人的劳动强度、劳动环境、工作时间、工资生活以及劳资关系等,从中探索剩余价值的秘密。从1844年到1883年,马克思创作《资本论》长达近40年的过程,就是他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全面、系统调查研究的过程。从这部巨著中可以看出,不少事项和观点一直处在发展和变化之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马克思始终处于动态的调查研究之中。据不完全统计,为写作《资本论》,马克思阅读了2000多册有关的经济学著作,收集了4000多种报刊,写下各种摘录、手稿、提纲、札记等达100多本,还深入到工厂、农村进行广泛考察,最终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
从1843年开始,恩格斯为了撰写《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进行了为期近两年的调查研究。他在居留英国期间,抛弃了社交活动和宴会,抛弃了资产阶级的红葡萄酒和香槟酒,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几乎都用来搞调研,访问工厂矿山和工人家庭,查阅议会报告以及工厂视察员、医生和教师的证词,并去伦敦、利物浦等工业中心实地考察,搜集了大量关于英国工人生活条件、政治态度和斗争情况的第一手材料。恩格斯在此基础上写出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社会主义文献中罕见的调查报告的杰作,受到了马克思的高度评价,并被列宁称赞为对现代无产阶级状况的最好描述。
中国共产党人忠实继承了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1930年,毛泽东在寻乌开展了20多天的社会调查,后来撰写了8万多字的《寻乌调查》,堪称我们党开展调查研究的经典之作。在寻乌调查过程中,毛泽东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在《寻乌调查》中,县城有几家卖豆腐的、打铁的、理发的,以及各自的经营情况,乃至县城十多家杂货店卖的131种“洋货”的名字,都被一一列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做好调查研究这一“基本功”,并一以贯之地躬行调研,以上率下,推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当前,做好调查研究要着重把握三点。
既要深入实际,又要深入群众。一方面,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必须深入实际,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不能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另一方面,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认识的主体,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对群众的表扬和批评都要听,尤其对群众最急、最盼、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
既要调查,又要研究。一些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出去转了一圈,回来简单汇报一下就了事,一得自矜、以偏概全;有的调查走马观花,回来闭门造车、“精心”编写调研报告。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开展调查研究的思路方法,在深入调查后深入思考,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既要考验能力,又要考验党性。调查研究的过程,是考验党员干部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能不能通过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提出合理建议或作出正确决策,本身就是对党员干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验。同时,调查研究能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也是党性强不强的表现。马克思说:“少发些不着边际的空论,少唱些高调,少来些自我欣赏,多说些明确的意见,多注意一些具体的现实,多提供一些实际的知识。”一些党员干部不是不了解情况,也不是看不到问题,而是不敢讲真话,报喜不报忧。这是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是党性不强的表现。做合格的党员干部,必须以党性立身做事,在调查研究中做到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坚持求真务实。(刘归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