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要闻动态 > 各省纪检监察动态 > 新闻细览 【字体: 】【刷新】【返回】【关闭
大数据监督平台覆盖近2.5万个村社小微权力全程在线接受监督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30日
  
  覆盖24979个村社、发出预警21000多条,处理687人……上线不到半年,浙江省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平台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浙江省纪委监委精心谋划、统筹部署全省纪检监察系统数字化改革,坚持全省“一盘棋”,突出“小切口、大场景”,围绕村社行权高频事项,开发建设了贯通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平台,让百姓身边的公权力运行和监督全程“在线”,以信息化助力监督下沉落地。

  找准痛点 聚焦村社腐败易发高发问题

  8月20日,一条涉嫌限额工程先建后审的预警信息从浙江省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平台发送到永嘉县纪委监委工作专班成员手机中。预警信息显示:该县一处投资额289万元的限额工程在还未发包的情况下已计划开工。

  收到预警信息后,该县纪委监委立即通过主管部门叫停了项目审批,责令业主部门说明情况。在业主单位说明此项目属于应急工程,已经过班子会议研究等相关情况后,应用平台遂发起预警消除申请。

  聚焦村社腐败易发高发问题,开展全生命周期监督,是该应用平台的一大特点。以往农村基层限额工程建设量大面广、资金密集,过去因为监督手段单一、监管滞后,项目施工中降级发包、暗箱发包、围包串包、履约不力等问题时有发生,成为农村基层信访频发易发源头和“微权力”监督重点难点。应用平台设置“资产资源”模块,强化对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精准监督,实时预警可能存在的廉政问题,有效破解限额工程监督难题。

  近年来,浙江各地在推动基层监督方面作了大量探索,但依然存在监督对象多、监督力量薄弱、监督内容发散、监督滞后等问题,全省每年约75%的信访和89%的立案依然来自基层。

  数字化改革,要找准痛点。从需求出发,大数据监督“剑指”老百姓最关心的基层事项和小微权力腐败易发多发环节。以村社组织、村干部行使党委政府委托管理公共事务和直接管理村级集体事务的公权力为监督内容,该应用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对村级工程、资产资源、劳务用工、村级采购、困难救助、印章管理等六大村社腐败易发高发权力事项开展精准监督、实时监督、智慧监督。

  在此基础上,县(市、区)纪委监委结合基层监督实际需求,主动开发拓展监督模块。宁波市海曙区自定义开发资金监管模块,打通了179个行政村村务卡的银行数据接口,实现每一笔村级财务支出的时间地点、具体类目和金额数据实时在线查询。海曙区纪委监委案管室负责人说,2020年以来,该区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涉及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占56.1%,造成了村集体经济的严重损失。通过设计大数据预警规则,对村级资金收支进行实时监管,能够提高支付透明度,有效避免事后审批和“白条入账”现象,实现资金支付的审批审核流程“掌上”运行。

  目前,应用平台已在浙江全省24979个村社上线运行,以往基层公权力监督中遇到的难题,正通过应用平台得到有效破解。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反映村社干部的检举控告件同比下降46.16%、重复举报件同比下降40.95%。

  数据碰撞 智能预警克服监督难点

  前不久,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纪委收到了应用平台推送的红色预警,新前村2020年8月的村现金日记账中,有两笔同日支出、金额均为33630元的款项,十分可疑。后经调查核实,其中一笔为新前村村委会未经批准占用该村集体土地建文化礼堂的行政处罚款。而另一笔相同数目的款项,则是由于该村原村委会主任章某工作失误,未在规定期限内及时缴纳罚款,导致产生了与罚款数额相等的滞纳金,造成了集体经济的损失。对此,镇纪委对章某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予以立案审查。

  数据智能碰撞,自动识别两笔金额一样的款项,让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以往依靠人力,大量查找、核实的数据,在大数据的助力下得以“一键”发现。数据碰撞、自动预警让监督提质增效。在嵊州,应用平台发出有关村干部违规领取工资以外报酬的红色预警信息162条,该市纪委监委在精准研判、深入调查后,共追缴资金9万余元;在龙泉,该市纪委监委收到补贴审核人员应审未审,村干部及其家属享受低保、低边、临时救助、特困补贴等问题的红色预警信息87条,目前已问责2人。

  信息壁垒是原来制约监督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纪检监察机关在监督过程中,往往为了获得跨部门信息,需要多次审批,跑多个部门,花费大量人力精力。而今,这些问题也迎刃而解。曾经纷繁复杂、分布在“上下左右”层级、部门的数据、线索,通过应用平台得以互相贯通。该应用平台纵向打通省市县乡村五级,横向协同民政、市场监管等20个部门,同时贯通“基层治理四平台”、农村“三资”等60套业务系统,实现了数据共享、一键查询。

  以多部门数据共享为基础,应用平台实现自动分析、数字碰撞,通过“算力”代替“人力”及时发现潜在的基层公权力运行问题,实现高效监督。

  日前,湖州市吴兴区纪委监委仅用半天时间就核清了一条村干部优亲厚友问题线索。“11月17日上午,高新区东桥村村民反映村文化礼堂1号、2号地块的嘉兴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监事赵某,疑为村干部或村干部家属。”接到吴兴区纪委监委信访室转交的问题线索后,区纪委监委派驻第六纪检监察组立刻从应用平台中调取东桥村6名村干部信息,与赵某人口信息分析比对,排除村干部或村干部直系亲属的嫌疑。同时,核查组还调取了该村文化礼堂地块检测费用支付情况,经核实,支付程序合规。当天下午,派驻第六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向反映人当面反馈了调查结果,取得了反映人的认可。

  大数据监督应用的建设,正推动基层公权力监督加速。目前,全省应用平台已归集村社权力运行关键数据362万余条,发出预警21000多条,处理687人,追回损失632万余元。

  构建闭环 精准高效推动专项治理

  应用平台面向群众推出反映诉求的模块。日前,宁波市奉化区尚田街道一村的村民通过应用平台反映,该村曾将一块100余亩的土地租给某企业多年,土地租赁款却一直未收到。街道纪工委第一时间介入调查,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克服事件涉及年代远,原始资料与相关当事人核实查证难等阻碍,最终追回拖欠的土地租金120余万元,并已在陆续发放之中。

  在该模块上,群众不仅能反映问题,还能监督基层公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只要点点手机,群众就可以在手机上查看反映问题的处理进度,实现全过程可追踪、结果可评价。纪检监察机关还能对信访处置的不满意件进行实时跟踪督办,把群众身边的问题矛盾化解在最小网格。截至11月16日,该模块已受理群众诉求31527件,对其中群众评价不满意的25件发起督办。

  大数据监督应用,是撬动基层监督的有效手段和方式。从群众反映问题,到全过程监督,再到举一反三、系统整改,浙江通过建设应用平台构建了基层监督的闭环系统。

  闭环系统推动闭环监督落实落细,对于发生频率较高的系统性问题,平台会形成画像,提醒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治理,推动标本兼治。今年9月,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纪委收到系统发来的涉及该镇92条“禁领人员领取劳务用工补助”红色预警信息。接到预警后,镇纪委立即组建3个调查组,对92条预警信息进行一一核查。通过翻阅原始凭证、走访群众,发现2020年村社换届选举期间,多名现任两委干部因参加选举投票,领取了误工补贴,最终查实违规领取人员61人。调查组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全镇2020年村社换届选举中是否存在时任村干部领取或挂靠在亲属名下违规领取会议误工补贴情况,共发现问题153人,清退相关资金7760元,并对相关人员开启问责程序。

  村干部违规领取劳务补贴、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不规范、发放低保低边户补贴优亲厚友等问题都是应用预警的高频问题。为此,浙江各县市区将线上预警转化为线下治理,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开展专项治理。江山市开展了侵占集体资产资源专项治理,全市共清查出村组资金10.82亿元,收回拖欠承包款500余万元;宁波市北仑区对全区村社的村级资金开展专项治理,发现并督促整改不规范经济合同125份,收回村集体资金拖欠款150多万元;磐安县开展了低保低边户专项排查清理,撤销低保资格1户,追回低保补助款3.14万元,多名街道民政助理员、驻村干部被问责。

  部门核心业务数字化推进到哪里,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浙江将以应用平台为基础,从村社逐步拓展到对机关、国企、高校等各领域公权力的监督,成熟一个推广一个,不断丰富监督场景和覆盖面,建设起数据高度归集、业务高度集成、监督高度协同、运行高度智能的新型监督机制。
相关链接
  互助县:靶向发力做实做细“一把手”监督
  大通县:紧盯“三防”措施 筑牢森林防火屏障
  常态化推进“打伞破网”
  出台实施意见 全面加强政治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