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每当逢年过节,村里总有一些人家门口停着小汽车,车上下来衣着光鲜、提着大包小包节礼的人。回到家,父母告诉我:“那是他们家亲戚,在县上某个局里当领导呢!你也要好好念书,将来才有可能吃公家饭,坐小车。”
参加工作后,也经常听到,公务用车使用存在所谓的“三三制”,即公家的事用三分之一,领导的私事用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司机私用。
车轮上的腐败,折射出的是党员领导干部身上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特权思想,以及车辆管理上的不规范,损耗的是国家资财,败坏的是党风政风,成为腐败滋生的土壤。再如,临近新年、春节,各单位大搞相互吃请、团拜,一桌难订;领导干部之间寄送贺卡,无暇亲自书写,列个名单由秘书代笔或打印,贺卡满天飞;还有“天价”月饼、借“红色旅游”纵情山水、“会员卡”问题,等等。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重,破坏党群干群关系,侵蚀党的执政基础,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党的十八大后,全面从严治党从中央政治局立规矩开始,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全党言出纪随、久久为功,扭转了多年形成的“四风”惯性。党中央对党和国家领导人工作生活待遇、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国内公务接待标准等作出明确规范,地方各级党委紧随其后,纷纷制定出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措施办法等,扎紧制度笼子,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释放执纪必严强烈信号。从治理公车私用、公款大吃大喝、旅游、送礼等奢靡之风入手,紧盯公款购买赠送月饼、贺卡、烟花爆竹等问题,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一年接着一年干,以一个个具体问题的突破,带动了作风整体转变。抓住“关键少数”,把握政策重点,坚决查处十八大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仍然顶风违纪的党员干部,引导领导干部树立良好道德风尚和家风家教,有力促进了党风政风好转,带动了民风社风转变。党的十九大后,纪检监察机关继续扭住作风建设这个“牛鼻子”不放、寸步不让,以钉钉子精神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持续加大监督执纪和通报曝光力度。重点关注“四风”隐形变异、改头换面的新动向,紧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防止反弹回潮。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点纠正一些地方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一些干部爱惜羽毛、回避问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一些地方和部门会议文件和检查考核频次过多过滥、调查研究搞形式走过场等突出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强化公仆意识,增强群众感情,做好群众工作,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19年7月31日,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02345起,处理416872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54112人,以实际成效回应群众期盼,赢得党心民心。
这种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的路线图,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感受最深,八项规定变成了“铁八条”,不正之风成为“过街老鼠”;过去屡禁不止的公车私用、公款吃喝现在显得“扎眼”了,过去防不胜防的购物卡券、高档节礼现在变得“烫手”了,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约束越来越多,而这些点滴变化,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凝党心、得民心,抓到了点子上,落到了关键处。我们既要从十八大以来以钉钉子精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韧劲中看到党中央“猛药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和“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又要从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新成效新进展的民心所向、一致好评中,进一步增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摒弃畏难情绪,强化责任担当,增强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信心。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回首过去,我们秉承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展望未来,我们壮怀激越、勇毅自信、创新前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省纪委监委信访室 杨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