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纪检监察网已经升级改版,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您好!
今天是:
2025
年
7
月
22
日
星期二
首页
审查调查
党风政风
要闻动态
党纪党规
廉政宣传
警钟长鸣
廉政文化
当前位置:
>
要闻动态
>
省纪委监委动态
> 新闻细览
【字体:
大
中
小
】【
刷新
】【
返回
】【
关闭
】
分享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
微信
看亮点|海东“三化”建设为乡镇纪委塑“形”铸“魂”
——2020青海纪检监察工作回顾系列报道之二
来源:
青海省纪委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1年1月27日
【编者按】
2020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中央纪委、省纪委四次全会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坚定稳妥,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紧紧围绕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提升纪检监察治理效能,全省纪检监察工作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即日起,青海省纪委监委网站、“青海纪检监察”微信公众号推出文字专栏“看亮点•2020青海纪检监察工作回顾”、视频专栏“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基层·连线县(市、区)纪委书记”,对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履职尽责情况进行报道。
“年内处理信访件4件,办结民生诉求75起,受理案件8件,办结4件”这是互助县塘川镇纪委书记邓生云晒出的成绩单。
从“零”立案的突破,到多起自办案件的办结;从群众信上不信下,到群众主动找乡镇纪委反映解决问题,这是海东市纪检监察机关推进乡镇纪委“三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的一个最直观反映。
为持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切实提高乡镇纪委监督保障能力,海东市坚持问题导向。“我们针对各县区在推动监察职能向乡镇、村社延伸方面还存在不规范、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乡镇纪检监察干部仍存在不想、不会、不敢监督的现象;乡镇纪委硬件设施不足、工作力量薄弱、监督效能不高等,加强顶层设计,精准靶向发力……”海东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潘锋说。
2020年,海东纪检监察机关在市、县(区)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全省率先开展乡镇纪委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简称“三化”建设),多措并举,补齐短板,提质增效,有效激活了乡镇纪委的监督效能,实现了基层监督有形覆盖与有效覆盖同向发力,切实打通了监督执纪“最后一公里”。
硬件软件
标准化
,实现“形”的塑造
既是日常工作办公室,又是群众来访接待室,还是谈话室,同步录音录像、执法纪录仪等办案必备用品更是无从谈起,这是乡镇纪委“三化”建设开展之前海东市大部份乡镇纪委的普遍现状。
“我们把硬件软件设施的配备建设作为乡镇纪委“三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首选项和突破口,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海东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李伟表示。
据了解,海东市在乡镇纪委“三化”建设过程中,按照地理位置、人口规模、信访数量等指标综合分析,将全市94个乡镇划分为三个类别,确定一类乡镇18个、二类乡镇52个、三类乡镇24个,按照至少配备“八个一”的要求,实现了乡镇纪委硬件软件设施标准化配备,坚决防止了‘一刀切’现象。
循化县清水乡党委书记韩永辉介绍,“我们乡党委在办公用房紧张的情况下,为乡纪委腾出了7间办公用房,设立了纪检监察工作办公室、接访室、谈话室、阅览室和挂职干部办公室,并设置廉政文化长廊。”
海东市各乡镇按照分类标准,一类乡镇配置12类基础设施、二类乡镇配置10类基础设施、三类乡镇配置8类基础设施。全市共投入681万元在乡镇纪委建成符合标准要求的谈话室、 信访接待室各94间,统一配备同步录音录像、监控、执法记录仪等设备1128件,实现了“办公场所、应急设施、办公设备、版面标识”硬件建设四统一。
“有了场所,有了设施,要有人干事是关键。”海东市纪委监委组织部长张鲁宁说,“在县(区)委、组织部门和乡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配齐配强了乡镇纪委工作人员。”
全市各乡镇纪委全部配备专(兼)职纪委书记,配备了2名纪委委员和2名专兼职监察专员助理,全市乡村两级纪检监察干部及人员达1961人,基层监督队伍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及时启动乡镇纪检干部两年轮训计划,开展以案代训、实战培训、挂职锻炼、轮岗陪访等活动,有效提升了业务能力。推动创新实践,开展提级办理、上下联动、联合调查、片区协作等机制,推动了基层监督执纪的走深走实。
“以前接到信访举报案,‘缺人手’是最让我头疼的问题。”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丹麻镇纪委书记、监察专员杨朝森说道,“乡镇纪委‘三化’建设开始后,县纪委监委统筹协调我们周边几个乡镇的纪委书记形成了片区联动协作组,联动协作让我们从‘一根绳’变成了‘一股绳’,切实解决了‘查案难’的问题。”
主责主业规范化,实现“魂”的铸就
“有场所、有设备、有队伍,这只是为乡镇纪委‘三化’夯实了根基,其根本落脚点在于提高其监督执纪的能力。”海东市纪委监委监督检查一室负责人表示。
市县(区)两级纪委监委指导乡镇纪委监察办立足本职、服务大局,持续推动职能职责规范化、协助工作规范化、日常监督规范化、执纪执法规范化,切实发挥了乡镇纪委协助乡镇党委开展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作用。
“现在好了,职能定位明确了,人员配备到位了,我们充分发挥协助镇党委的职责,聚焦自身主责主业,紧盯‘四重一大’‘四议两公开’‘三资管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等全面开展了日常监督,也有能力有效解决了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提高了群众对乡镇纪委的信认度,一改以往群众信上不信下,越级上访多的尴尬局面。”民和县峡门镇纪委书记曹蕾谈起乡镇纪委“三化”建设工作时感慨不已。
自乡镇纪委“三化”建设开展以来,全市乡镇纪委向乡镇党委报告工作272次,提出工作建议223条,开展谈话5261人次,协助解决问题211件。组织开展监督检查7540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45683条,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有效解决在了群众身边。
监督执纪制度化,实现“
效
”的提升
海东纪检监察机关在乡镇纪委“三化”建设始终坚持在探索中实践,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效,在长效化、效率化上下功夫、做文章,让行之有效的做法变为了务实管用的制度。
“五类制度的印发为我们的日常监督、执纪执法提供了依据,非常实用,对于乡镇纪委监察办规范工作职责、强化监督执纪、提升办案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互助县五十镇纪委书记殷录晰说道。
据悉,海东市纪委监委立足实际,为乡镇纪委统一编制工作流程、文书模板等制度汇编5大类170余项,实现了监督履职制度化、监督程序制度化、案件查办制度化、自身建设制度化、创新实践制度化,让乡镇纪委在开展监督过程中少走“弯路”,也有效激活了村务监督委员会这一神经末梢,大幅提升了监督工作的效能。
2020年度,通过乡镇纪委“三化”建设,新增突破“零立案”乡镇31个,受理信访举报同比下降21%,反映农村党员干部信访举报同比下降12.7%,受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同比下降22.2%,凸显了“一增三降”的态势,乡镇纪委监督执纪问责能力明显提升,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有效解决在了群众身边,群众“信上不信下”观念逐步转变,“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局面基本形成,实现了乡镇纪委的“形”和“神”兼备,“能”和“效”提升。
相关链接
看亮点|西宁市纪委监委构建“四责协同”机制 助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省纪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
严把村居换届选举监督关
大通县积极构建“大监督”格局
网站首页
︱
联系方式
︱
系统管理
访问次数:
版权所有 中共青海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青海省监察委员会
青ICP备17001398号-3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3号
网站维护 青海省纪委监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 青海省纪委监委信息中心
Copyright © www.qhjc.gov.cn 2018 - 2022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