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青海动态 >  > 新闻细览 【字体: 】【刷新】【返回】【关闭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青海今年这样做
来源: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2020年1月14日
  
  1月13日,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第二次会议现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仗“计天”“读秒”的时间轴响起转动声。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开战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一周内,我省连续召开两次扶贫开发工作会,脱贫攻坚“作战令”全部发出,“军令状”已经落下,全省上下正把攻坚力量汇聚到高原大地各处,摘“穷帽”、拔“穷根”、换“穷业”,不折不扣地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产业扶贫——每个贫困村将有一个专业合作社

  产业就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方式,也是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今年,我省将持续加大帮扶支持力度,促进贫困地区群众稳定增收。

  在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方面,我省将做好特优文章,打响“青”字品牌,培育绿色增收“新极点”。继续做大做强牦牛、青稞产业,推进10亿元贷款协议落实,加大牦牛青稞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强化专业合作社扶持培育,年内保证每个贫困村有1个以上运行规范、带贫能力强的专业合作社。

  推进青绣、藏毯、唐卡、银铜器等民族手工业发展,带动更多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特色种植业等特色扶贫产业,让贫困群众更多分享产业发展红利。进一步推进村集体经济“破零”,实施好村级扶贫产业,不断提升村集体经济实力和带贫益贫能力。

  消费扶贫——建成多个青海农特产品展销中心

  今年,我省在西宁建设全国消费扶贫产销对接众创基地,继续在市区繁华地带、大型超市设立直销门店、销售专柜,争取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4省市全部建成青海农特产品展销中心,积极搭建扶贫产品营销平台,促进产销双赢、群众增收。

  深入开展电商扶贫,加大流通网点建设,进一步拓展扶贫产品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加强宣传推介,组织开展全国消费扶贫走进青海、赴外展销推介、知名网红代言等活动,在新闻媒体、社会宣传平台、公共移动载体等投放消费扶贫宣传广告,不断提升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

  就业扶贫——积极对接用工“大户”

  今年,我省各地将主动对接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龙头企业和民营企业等“大户”用工需求,开发合适岗位,扩大农牧民群众就业规模。加快引进一批带动就业效果明显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地制宜建设扶贫车间,尽快提升县域经济的就业吸纳力。

  深入开展“青春创业扶贫行动”,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创业就业。组织开展好“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大型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活动,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一对一”就业服务。推进劳务对接基地建设,加大劳务经纪人培育力度,加强市场信息对接,形成规范化管理、有序化流动、多元化就业的贫困劳动力输出格局。我省还计划在3980个有贫困人口的行政村,每村开发8个左右治安巡逻、卫生保洁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吸纳边缘人口就业增收。

  民生保障——提升质量及后续管理

  今年,我省将因地制宜,通过大力发展种养业、旅游业、劳务经济、资产收益、低保兜底、发展现代服务业、安排公益岗位、鼓励自主创业就业等方式,完善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幼儿园、卫生室等配套设施,解决好户籍迁移、子女转学、社保交接等具体事宜,消除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

  教育扶贫方面,加大控辍保学力度,严格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继续通过国培、省培等教师培训计划,加强农牧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行动,建设好六州职业院校。

  健康扶贫方面,按照“摘帽不摘政策”要求,保持政策连续稳定。深入推进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减轻农牧民群众医疗负担。加快实施全科特岗计划,提升脱贫地区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加强对地方病、慢性病防治工作,广泛开展健康知识传播,进一步提升农牧民健康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方面,全面完成诺木洪农场860户特困户危房改建任务。提升农村公路服务能力和品质,基本消除县乡道路安全隐患。抓住阳光扶贫行动机遇,全面提升玉树光伏离网供电乡镇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满足脱贫地区生产生活需要。加快推进通信网络进村入户工程,提升农牧区4G网络覆盖率。加强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建设,提高预测预报能力,提升防灾减灾水平。

  巩固脱贫成效——筑牢防止致贫返贫的“安全网”

  今年,我省还将健全完善机制,巩固脱贫成效,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九大后续巩固行动”,筑牢防止致贫返贫的“安全网”。

  依托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建立返贫监测点,将脱贫人口、边缘人口纳入监测筛查范围,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并及时录入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全程记录,动态管理。

  深入开展8个县“精准防贫保”试点,坚持“返贫预警、骤贫处置、脱贫保稳”原则,瞄准边缘人口和脱贫不稳人口,抓住因病、因学、因灾等致贫返贫关键因素,通过保险救助,降低致贫返贫风险。

  落实好低保渐退、“救急难”等制度,对存在返贫风险和致贫风险的人口及时提供帮助,减轻致贫返贫压力。强化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兜底保障,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面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制度政策,该兜的兜,该保的保,确保稳定脱贫不反弹。

  思想脱贫——“扶干不扶看、扶勤不扶懒”

  贫困群众始终是脱贫的主体,今年我省将着力解决“思想贫困”“素质贫困”深层次问题,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靠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以中央、省委1号文件宣讲为契机,大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广泛开展感恩教育,激发贫困群众改变命运的思想动力,使“我要脱贫”成为自觉行动。健全完善激励机制,树立脱贫榜样,大张旗鼓表彰脱贫典型,让贫困群众见贤思齐,使“扶干不扶看、扶勤不扶懒”成为普遍共识,自觉自愿地抓发展、谋经济。

  改进帮扶方式。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让贫困群众通过劳动获得信心。推广“爱心公益超市”等自助帮扶方式,增强贫困群众致富愿望。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让贫困群众从人情枷锁捆绑中解脱出来,摒弃陈规陋习,减轻精神、经济等方面的负担,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发展经济上。

  【相关新闻】

  我省累计向深度贫困地区投入286.7亿元

  在1月13日召开的全省扶贫开发第二次会议上,省扶贫开发局公布一组数据:截至目前,我省已累计向深度贫困地区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86.7亿元,完成三年计划投资总量的113%。

  在产业扶贫方面,我省持续推进牦牛、青稞产业发展,努力把牦牛、青稞产业打造成脱贫增收的“新极点”。471.6兆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并网发电,村均预期年收益达到32万元。在全省2358个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每村投入100万元,支持村集体经济“破零”发展,全省4146个行政村中,91.3%的行政村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其中年收益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553个,为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夯实了基础。

  扎实推进电商扶贫、消费扶贫,全年电商销售突破15亿元,消费扶贫达2.9亿元。完成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1.7万人次,转移就业1.33万人。海东市组织开展“西货东运”“东客西游”系列活动,拓展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拉面经济”成为全省亮丽名片。

  在补齐民生短板方面,截至去年年底,全省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9%;贫困群众基本医疗参保率达到100%,住院自费比例控制在10%以内;“十三五”期间,5.2万户易地扶贫搬迁和20万户农民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30.14万贫困群众安全饮水得到巩固提升;行政村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运、管水平全面提升,贫困群众住房难、吃水难、用电难、行路难等老大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西宁市、海南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等地在有条件的乡村开办老年人“幸福之家”“幸福院”“敬老院”,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提升贫困老年人生活质量。我省聚焦贫困老年人、贫困残疾人以及贫困单亲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综合施策,精准帮扶,6.4万名特困群众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生产生活得到全面改善。
相关链接
  为建设新青海凝心聚力加油鼓劲 ——2019年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 王建军刘宁分别提出工作要求
  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召开 王建军提出要求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全省网信办主任会议召开 王建军刘宁分别提出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