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廉政文化 > 人物 > 新闻细览 【字体: 】【刷新】【返回】【关闭
刘心武谈枕边书
来源:中华读书报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14日
  
  读了您的《人生没有白读的书》《世间没有白走的路》,很感慨,您是名作家,但是写文章真诚坦率,不端着不藏着不掖着,让我们看到了真性情的刘心武。“真”是您一贯的为人作文的态度?刘心武:当然。无论为人处世,还是为文讲谈,我都以真性情呈现。这样就不可能人见人爱。有的人就会嫌厌我。但也有不少人能接纳我。有人喜欢有人嫌厌,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命运。

  虽然有些是读过的,但是再读时仍大为感动,尤其是写父母的文章。您童年时期的阅读是否也受父母影响?

  刘心武:这两本书的内容,是天喜文化根据喜马拉雅我的个人电台《刘心武·听见·读书与人生感悟》中部分节目,把声音整理成文字形成的。有的内容,我以前写过文章,但文字表达和谈心式口语表达,同一内容,会形成有差别的效果,把书卷气的文章内容用口语表达,再转为新的文本,我自己读来,也觉得产生了新意,就是更直率,更亲切,更易接受,更易消化。有的听友说,他能写文章,却不善口语表达;有的听友说,他挺能侃谈,却不善成文;我在喜马拉雅电台的口语表述,和我的这两本书,结合听、看,或许能有助于听友、读者既提升口才,也提高写作水平。

  书中关于父母,特别是母亲对我的教养,有许多表述。我的父母都是平凡的人,但他们的正直、善良、追随时代、拥抱生活的秉性,深深地熏陶着我。

  父母都是爱读书的人。他们读书虽然也有消遣、消闲的一面,但从不读低俗的、狭邪的书,他们热爱《红楼梦》,喜欢鲁迅、苏曼殊、叶圣陶、冰心、茅盾、李劼人、张恨水的作品,喜欢《块肉余生述》(即《大卫·科波菲尔》)《悲惨世界》《爱的教育》《安徒生童话》《黑奴吁天录》……以及高尔基《我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等。我少年时期的阅读,受他们影响很深。

  您在文章里对林斤澜多有推崇,甚至向夏志清先生推荐林斤澜。但是相对来说,林斤澜也是属于比较“冷”的作家,您认为他的作品好在哪里?

  刘心武:好在不趋炎,不附势,不随潮,不媚俗,不逐名,不求利,耐寂寞,守信念,是一位难得的具有独特美学追求的作家。

  在《不要生春天的气》一文中,您谈到读新锐作家的作品。

  刘心武:其实新锐作家的作品我读得并不多。我只是深切地意识到,新人物,新事物,包括新作家,新作品,总是会持续地涌现,因此要提醒自己,要承认老了,虽不甘落伍,但充沛的创造力终究属于年轻一代。

  《一种疯言》《一种低语》等文章以鲁迅作品为例,谈到读书要懂得欣赏小说的叙述调式。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读鲁迅作品,“大段地背诵”(《一种低语》)是您读书的常态吗?能否谈谈您的读书方法?

  刘心武:很早就读鲁迅。上初中的时候开始朗读、背诵他的文字。我背诵过《野草》中的许多篇什,如《好的故事》《腊叶》。但不是所有阅读的文本都能引起我朗诵、背诵的兴趣。我背诵过片断的作家作品还有孙犁的《风云初记》《铁木前传》。

  您曾谈到自己很重视小说设置悬念,是受到托马斯·哈代的影响,您还受到哪些作家作品的影响比较大?

  刘心武:以前提到过的不再重复。中国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刘鹗的《老残游记》、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艾明之的《火种》、王蒙的《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陈映真的《忠孝花园》……外国英国狄更斯的《双城记》、法国斯汤达的《红与黑》、俄国屠格涅夫的《阿霞》、比利时梅特克林的《青鸟》、德国霍普特曼的《沉钟》、爱尔兰辛格的《骑马下海的人》(以上三种为剧本)、美国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等等。

  在读书方面,您倡导经典作品的文本细读。尤其是不追热而求冷,“不要只读热门书,要学会自己淘书,读冷书”(《谈谈冷书》),这就特别考验选书的眼光和见识。您是如何发现有价值的“冷书”的?

  刘心武:以前主要是到书店、图书馆慢慢地淘,现在提醒自己不要受传媒上营销的蛊惑,要从繁多的信息中去寻觅到不那么夺人眼球但可以一试的书目,找来阅读,多数情况下,会“喜逢知音”,比如从孔夫子旧书网上遇到智利作家利约的短篇小说集,购来读后余香绕身。

  您在十几岁的时候,在书店里买的《第四十一》就是一本“冷书”,读后写文章在《读书》杂志发表——是不是读完之后都有写笔记?

  刘心武:年轻时有专门的本本,记录阅读心得,或摘录书中内容。中年以后没有了。

  您在创作小说过程中最享受的是什么,最困难的呢?

  刘心武:最享受的笔下的人物活了,不听我指挥,有其自己的生命逻辑了。最困难的是起笔之前,对叙述方略的选择,不过一旦选定,就轻松了,比如《钟鼓楼》决定用“橘瓣式”,《邮轮碎片》决定用“乐高式”。

  您常常重温读过的书吗? 反复重读的书有哪些?

  刘心武:年纪越大,越会重温。反复读的除《红楼梦》《金瓶梅》,就是汝龙翻译的契诃夫小说集。

  您现在还买书吗?如果买,在哪里买,买什么样的书?

  刘心武:会买。或者让助理焦金木从网上买,或者去琉璃厂中国书店自选。近年买的有丰子恺的漫画全集、美国汉学家史景迁关于清代研究的几本书。

  您会通过别人的推荐阅读吗?

  刘心武:会的。比如正是由于叶君健前辈的推荐,我读了英国女作家维吉尼亚·伍尔芙的几本意识流小说中译本。

  如果您有机会见到一位作家,在世的或已故的,您想见到谁?您希望从这位作家那里知道什么?

  刘心武:我觉得鸡蛋好吃,却不一定要见下蛋的母鸡。当然,这个原则是钱锺书先生厘定的。

  如果可以带三本书到荒岛,您会选哪三本?

  刘心武:你忘了我已经八十岁了。如去荒岛一定速死,还带什么书!

  假设策划一场宴会,您会邀请谁?

  刘心武:你应知道我最不愿意参加聚集性活动,除非不得已,一般文学界活动是看不到我身影的,有朋友曾说我是“背对文坛,面向文学”,我认为很恰切。

  您最近又写了什么?

  刘心武:说来有趣。我最新的创作是四幕话剧《大海》。《中国作家·文学版》2022年10月号刊发。可能有人会说:咦,你不是说种四棵树(小说树·散文随笔树·建筑评论树·《红楼梦》研究树)吗? 你那《红楼梦》研究树已经又长出《金瓶梅》研究的大枝杈了,怎么现在你又种起剧本树来?你怎么不务正业啊? 我早已退休,已是耄耋老人,我的正业就是颐养天年,我随心所欲不逾矩,做自己想做的事,起码是防止了得上阿尔兹海默症,希望能够海涵我的此举,容纳我的剧本,当然欢迎批评指正。为什么写这个剧本? 我已写一长文,投给《文汇报·笔会》,如蒙刊出,一看便知端的。(宋庄)
相关链接
  《中国出口之谜:解码“全球价值链”》
  鲁艺的创立与发展
  《永不褪色的“传家宝”:谷文昌家风故事》
  国际中文教材里的陶行知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