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廉政之窗 > 廉政时评 > 新闻细览 【字体: 】【刷新】【返回】【关闭
藏起功与名立起天与地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19年5月27日
  
  “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轰轰烈烈战斗,平平淡淡生活,张富清让我们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无我无私、淡泊名利的本色。他曾说,战场上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的确,无论是当年在战场上战斗,还是和平年代在国家、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矢志奉献,他用一生,写下了信仰的力量。

  这力量,让他在祖国需要时,冲锋陷阵,九死一生。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每一次战斗,他总是担任“突击队员”。那时候,解放军的“突击队”就是“敢死队”,是冲入敌阵、伤亡最大的先头部队。“我每次都积极报名参加突击队,为什么?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在党需要的时候,越是艰险,越要向前!”翻城墙、缴机枪、炸碉堡……敌人的子弹,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震松过他的牙齿,但击不穿他的信念——在他心中,没有什么比为国牺牲更光荣。“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党旗下的誓言,让他拥有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这力量,让他在看不见硝烟的建设和改革年代,坚守初心,“哪里艰苦往哪里去”。转业之后,张富清“藏”起了军功,但“突击队员”的本色没有藏。他选择到湖北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年——“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啊?”时局艰难时,他以身垂范,动员妻子从供销社“下岗”;忠孝两难全时,他坚守岗位,没有送母亲最后一程,成为毕生遗憾;改革开放时,他殚精竭虑,全心全意为百姓乡亲谋发展……大半辈子扎根在偏远山区,觉得苦吗?他的回答是:“我能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党群关系密切了,再苦也知足了。”信仰的力量,不只是闪现在响亮清脆的口号里,更是悄悄绽放在脚踏实地的付出与坚守中。

  这力量,让他一生淡泊名利,克己奉公。几十年来,张富清将自己的光荣岁月,全部“藏”进一只破旧的皮箱。谁都想不到,他这双如今需要依靠助步架行走的双腿,曾跟着部队从陕西一路打到新疆,为解放全中国南征北战;谁都想不到,这位平凡的老人,曾经带着乡亲百姓握镐挥锹,在蜿蜒的石山中挖出了一条条路。当他认为自己不能再为国家贡献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做白内障手术,只用便宜的晶体;把自己全额报销的降压药锁在抽屉里,不许同样患有高血压的家人碰这些“福利”……这个从枪林弹雨中走来的共产党员,不怕牺牲、不怕艰苦,单单怕脱离群众、怕占公家便宜;这个走到哪里就奉献到哪里的共产党员,不怕失败、不怕磨难,就怕党的事业干不好、党的形象受损。

  张富清的一生,如一本书,看似平凡,而当你慢慢翻开,便能看到千军万马、波澜壮阔,便能体悟到为什么“共和国是红色的”。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生的真谛却从不会改变。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张富清等老一辈共产党员留给我们的不只是一枚枚军功章、一本本立功证书,更留下一笔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决死关头向前冲,和平年代讲奉献,困难当前能泰然,享乐面前能淡然。复兴之路上,这笔财富十分珍贵、历久弥新,让我们接续传承,以爱国奉献精神投入祖国发展的大局,将凌云之志融入民族复兴的梦想,用奋斗创造人生永不褪色的精彩。(郝思斯)
相关链接
  内蒙古涉嫌挪用失地农民保险款的外逃人员 李昊回国投案
  基层是力量的源泉
  国企员工集体翘班观看《复联4》,领导为啥挨处分?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巡视员陈海勤同志配合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