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青海动态 >  > 新闻细览 【字体: 】【刷新】【返回】【关闭
在砥砺奋进中续写高质量发展华章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一周年之际(下)
江源平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2年6月9日
  
  1

  莽莽昆仑,三江奔涌;青海大地,气象万千。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在历史的关键节点,总会写下影响深远的壮丽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青海工作,2016年、2021年两次亲临青海视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青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主题鲜明、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宏大,明确了青海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建设什么样的高地、怎样建设“四地”,肩负什么样的使命、怎样担当使命。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站在新起点上,我们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乘势而上、再谱新篇。

  2

  风劲帆满,海天辽阔。

  青海是全球生态的独特之地,是绿色发展的探索之地,是魅力高原的文旅之地,是蓄势待发的奋进之地,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是青海走向美好未来的基础。

  如何把“基础”打造得更坚实,把“优势”提升为胜势,是事关青海长远发展的关键。

  认清自身定位。按照“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坚决扛起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责任,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

  摸清省情底数。正视自身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一些方面欠账较多、创新能力不足等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做好迎接新的风险挑战、破解新的矛盾问题的思想准备。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禀赋、发展优势和区域特征,为未来发展蓄积能量、夯实根基。

  把握机遇时机。我们拥有发展进步、政通人和的发展环境;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对口援青和东西部协作、支持涉藏地区发展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带来的多重政策利好;共建“一带一路”、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双碳”行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带来许多新的机遇。

  天时、地利、人和。挺膺担当,青海就有机会;勇毅笃行,青海就有未来。

  3

  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的前进号角。

  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坚定不移推进共同富裕,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坚定不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海,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坚定不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的现代化新青海,加快建设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新青海,加快建设创新开放的现代化新青海,加快建设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青海,加快建设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青海,加快建设政治清明的现代化新青海,向习近平总书记、向党中央、向全省各族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以实际行动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似海深情。

  4

  继续笃定实干,加快建设好绿色发展的现代化新青海。

  在青海农村牧区,通过化肥农药“双减”、有机肥施用、农田残膜回收、有机草原监测认证,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体系建立,一批批牦牛、青稞、藏羊、油菜、冷水鱼、枸杞等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

  高纯氧化镁晶体材料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率先实现盐湖提锂排放母液镁、锂综合回收利用,成功突破高纯氯化锂制备过程除硼关键技术,碳酸镁示范线建成投运,钾肥、碳酸锂产业稳步发展。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的绿色产业发展园区,通过沙漠生态治理和生产实践,逐步形成了光伏与治沙相辅相成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

  青海正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结合实际、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我们要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的现代化新青海。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再上新台阶,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现本地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迈出扎实步伐,产业“四地”成为经济发展主引擎,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能源转型上实现新突破,基础设施体系更趋完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具有青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更加宽广。

  5

  心怀“国之大者”,加快建设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新青海。

  多年来,青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重点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三江之源生机盎然的大美画卷渐次展开。

  在青海湖,落日余晖下,湖水、游鱼、水鸟令人陶醉。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到10.85万吨,达到保护初期的近42倍,普氏原羚种群数量由2004年的257只增加到了2021年的2800余只,指示性物种水鸟全年统计总量约57.1万只。

  随着大规模国土绿化持续推进,高寒草地生态修复成效突出,高原生物种质资源稳定保有。过去五年,全省国土绿化新增林地面积120多万公顷。

  “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念兹在兹,每一次审议、每一次视察,透露着对这片土地深深地热爱。

  我们要加快建设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新青海。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系更加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更加优化,在实现碳达峰方面先行先试并取得积极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美青海将为世人呈现越来越多的精彩。

  6

  打开眼界格局,加快建设创新开放的现代化新青海。

  青海是有主动性的。举办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外交部青海全球推介活动、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首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一年一度的青洽会等,提高了青海的知名度,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机遇。

  青海是有战斗力的。通过“精兵强将攻山头”,无水氯化镁“卡脖子”技术难题面向全国“揭榜挂帅”,以“帅才科学家负责制”推动镁基修复材料研发;新能源大数据平台、“5G+智能盐湖”等智能应用场景加快布局,数字经济异军突起……开放促进和支持了技术进步,提高了创新能力,实现了部分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青海是有创新力的。前不久印发的《青海省“十四五”科技人才发展规划》,聚焦建设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基础研究拔尖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科技创业人才,提出“十四五”期间,将不断形成吸引和集聚人才新优势,着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切实发挥重点实验室引才聚才作用和人才载体作用,通过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为科技人员提供一流研发条件。

  “要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和成果转化力度,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激发创新活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提高开放水平,主动抢占战略先机,青海的热情正在燃烧,脚步正在加速,境界正在提升。

  我们要加快建设创新开放的现代化新青海。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创新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四地”产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形成,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营商环境显著改善,“一带一路”参与度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平台和通道有效拓展,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7

  重视战略要地,加快建设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青海。

  一直以来,青海在民族团结、社会治理、公共文化等领域持续发力,营造了团结友爱、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交往交流交融更为紧密,进一步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主旋律。

  湟中区西堡镇新平村生活的群众有维吾尔族、土族、回族、藏族、汉族,在村党支部的积极带领下,新平村党员成了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村民成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维护者,形成了团结、友爱、互助的文明乡风,用真情谱写出民族团结进步“和谐曲”。

  西宁市城西区文汇路街道通过整合物业、商管、综治成员单位以及老党员、志愿者等资源力量,组建74支698人“红袖标”队伍,设置8个“红袖标”工作站。2021年起,又建立“网络红袖标”队伍,为各族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有效保障。

  “青海是稳疆固藏的战略要地,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承担起主体责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高屋建瓴指出的青海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发展定位。

  我们要加快建设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青海。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发展,依法治省全面推进,社会治理效能明显提升,国家安全战略要地作用更加彰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得更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青海文化形象将更具感染力、亲和力。

  8

  坚持民生为本,加快建设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青海。

  2021年,青海省城镇新增就业6.3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10.46万人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近90%;开工建设45所义务教育学校项目,4万户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开工建设……

  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滩乡金滩村村民靳光花2019年被确诊为乳腺癌,先后住院救治12次,医疗费用高达13.11万元。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大病保险报销、民政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最终个人自付6100元,报销比例达95%。

  针对玉树藏族自治州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实际问题,玉树州实施异地办学“千人计划”。在推动异地办学的基础上,创新推广高中名校托管模式,实现资源和质量同谋划、同提升,孵化出民族地区高中教育优质普及的新模式。

  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的卯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村里能干活的都被安排在景区务工。一年下来,村民有工资有分红有福利,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到2021年底,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390元。

  “要坚守人民情怀,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民生福祉是习近平总书记心头最大的牵挂。朴实的话语、深沉的情感,彰显着人民领袖“一切为了人民”的情怀。

  我们要加快建设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青海。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增长,中等收入群体比例稳步扩大,教育、健康水平实现新提高,社保、养老、住房等服务体系更为完善,乡村振兴深入推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9

  优化政治生态,加快建设政治清明的现代化新青海。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紧跟习近平总书记步伐,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高质量、高标准推动党的建设,全省党建工作开创新局面、展现新面貌、迈上新台阶。

  拧紧思想上的总开关。相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打响改进作风的持久战。以作风建设开篇,从细处入手,向实处用力,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若干措施,清除了痼疾顽症,严肃了党内生活,提振了民心士气。

  自2019年开始在全省基层党组织中部署开展“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机关党的建设表率作用充分发挥,有力巩固和加强了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

  海北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创新探索新方法、新路子,指导园区内的企业党组织开展“找共产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等党建活动,引领一批企业建立企业党支部,把园区企业凝聚到党旗下,以党建促进企业发展,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基础工作,是全党的重大任务。”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深刻认识到加强党的建设、保持政治本色的极端重要性,不断探索和推进党的建设。

  我们要加快建设政治清明的现代化新青海。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从严管党治党向纵深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常态化长效化,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明显增强,党的执政根基更加牢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党风政风民风社会风气昂扬向上,正气充盈、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更为巩固。

  10

  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属于奋斗者。

  回望来路,全省上下不负重托,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统领青海工作,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烈担当,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悉心教导转化为真抓实干的有力行动,深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在青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时与势,在蓬勃的青海,在自信的青海,在奋进的青海。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这是嘹亮的号角,这是激越的战鼓!

  让我们以实干托举梦想、用奋斗成就使命,一年接着一年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体现新担当、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本文执笔:杨燕玲)
相关链接
  在实干笃行中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一周年之际(中)
  《学习时报》刊发省委书记信长星署名文章
  吴晓军在循化县宣讲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时强调 在建设现代化新青海的伟大实践中担当作为
  信长星在双树村宣讲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时强调 以实际行动推动省党代会精神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