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廉政之窗 > 理论探讨 > 新闻细览 【字体: 】【刷新】【返回】【关闭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发布时间:2019年7月8日
  
  98年峥嵘岁月,98载栉风沐雨。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历经坎坷、饱经风霜,苦难辉煌。不由得使人发问,我们党凭什么走得如此从容自信、如此豪迈壮阔;靠什么赢得人民群众拥戴,获得扎实执政基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切的答案要到她的奋斗史、建设史中去找寻。

  不断创新指导思想,引领党和国家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型政党,强调全党要有统一的指导思想,以团结全党向正确方向前进。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显然,这个主义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旦寻找到大本大源,并确立了自己的信仰,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义无反顾踏上革命征程。

  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和土地革命中,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奋起,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明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生成扭转乾坤的巨大威力。毛泽东同志以大无畏的革命勇气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打败日本侵略者,击溃国民党,建立新中国。面对一穷二白的困局与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经验的难题,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避免地走了一些弯路,但无论是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经验教训,都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物质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准备了丰富精神食粮。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鲜明指出,我们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在正确思想引领下,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小康,中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面貌、中国人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为之一新。

  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历史方位、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全新视野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围绕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的指导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成为引领中国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强大精神武器。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党章是党的总章程和根本大法,它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无论是革命和建设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一直把广大人民利益看得重如泰山。毛泽东同志在少年时代,偏爱阅读当时被称为杂书的《水浒》《三国演义》等小说。后来他回忆说:“有一天我忽然想到,这些小说有一件事很特别,就是里面没有种田的农民。所有的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1944年9月,他在中央警卫团普通战士张思德追悼会上所作《为人民服务》的讲演中饱含深情地说道:“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延安作风无疑是根本原因。哈佛大学费正清教授在其《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这样评价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大陆的国共两党:“1928年中国的希望似乎在国民党一边,为什么20年后形势颠倒了呢?”他给出的分析是:“国民党的领导层变得陈腐了”“因而失掉民心”;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们则“都是极热诚忠于他们的事业,并充当开路先锋,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的奋起秣马厉兵”。作为一个美国的中国通,费正清都已经看到民心所向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更是把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一以贯之。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全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领导干部要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干部的基本功。在总书记看来,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习近平总书记至深至厚的人民情怀,贯穿于治国理政的生动实践,体现于执政为民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为全党作出了表率。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也充分印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践伟力。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获得民众支持,赢得革命胜利,渡过建设难关,迎来改革辉煌。

  行动最有说服力,为人民服务重在行动。革命年代,对孙中山提出的“耕者有其田”政策,中国共产党不仅口讲而且实作,国民党则口惠而实不至,老百姓稍一比较就不难知道谁才是最值得信赖的力量。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广大党员干部讲述了长征路上半条棉被的故事:1934年11月,三名女红军借宿于湖南汝城县沙洲村徐解秀老人家。“临走时,这三位女红军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由此感慨万分:“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留给老百姓的人。”全面抗战取得胜利后,国民党无视民众呼吁和平建国的现实,仅为实现一党专制之私利,就把手无寸铁的民主党派视为巨大威胁,派出特务肆意打伤乃至杀害民主党派人士;共产党则广交朋友,尽最大能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经过三年解放战争,被人民抛弃的国民党败下阵来而退守台湾一隅。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不断调整,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从未动摇。无论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八十年代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还是新时代作出“两步走”阶段性安排,都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性。正因共产党人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上,以实际行动让人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老百姓才真心拥护共产党、支持共产党。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起强大合力

  中国共产党是肩负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历史使命的先进政党,是为人民谋利益、为民族谋复兴的政治组织。党的事业不是一党私事,而是全体中国人的事业,依赖全中国人民的力量。

  为推动发展党的事业,中国共产党人把各方面力量最大限度集合到一起。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最基本在于提出一个大家都接受的指导方针并为之奋斗。无论是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还是建设四个现代化;无论是致富奔小康还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这些奋斗目标都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中国人的最大公约数。在提出这些奋斗目标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通过统一战线政策,把绝大多数中国人团结在自己周围,汇聚起磅礴伟力。人心齐,泰山移。1956年,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八大作准备,毛泽东同志进行了一次历时两个多月的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听取34个经济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的工作汇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论十大关系》,成为我们党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开端。于是,毛泽东把“总结经验,团结党内外国内外一切有用因素,为建社会主义而斗争” 作为即将召开的中共八大的会议宗旨,继而在开幕词中提出“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作为中共八大的任务和指导方针。

  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建构起新型政党制度,搭建起团结各方力量、凝聚各方共识的平台,让中国各方面的力量都能发表看法、协商一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全国政协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各方力量在党的领导下,共商国是、协商决策。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总书记对于政协工作的倾心关注,更生动体现在全国两会期间“下团组”与委员们的亲切交流过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每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首个到团组活动,就是参加政协联组会,与政协委员共商国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既包括国内力量,也包括国际力量。凡是赞成中华民族复兴的、支持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中国共产党都积极与之合作,与之交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制定政策策略

  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有如此众多的人口,有如此博大精深且延绵不绝的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有约14亿人口的东方大国执政、执好政,靠的是不断解放思想,靠的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和策略。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的历史。没有思想解放,“山沟里”就不可能产生马克思主义;没有思想解放,就不可能有深刻改变中国影响整个世界的改革开放决策;没有思想解放,就不可能告别计划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既要解放思想,更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方法,更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和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这一点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1948年3月20日,毛泽东在转发西北野战军前委指示各纵队应继续提高政策教育时批示道:“政策和策略是我党我军的生命。”同一天,他在为党中央写的对党内的通报中进一步强调“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正确的政策都来自对实践的深刻把握、对民心的深刻体悟、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正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共产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作出实行改革开放、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决策。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能够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各项工作的重要传家宝。从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苏区的寻乌调查到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外出调研,乃至我们党把1961年作为实事求是年,这均说明调查研究对我们党干好领导工作的重要性。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调查研究成为我们党“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路石”。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更是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者和践行者。在他看来,“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他用“五个过程”来概括调查研究的内涵和重要作用,调查研究是一个了解情况的过程,是一个推动工作的过程,是一个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学习提高的过程,“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由于具有非常广泛而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始终贯穿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为切实做到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不仅大力倡导决策前和决策中都要搞好调查研究,还通过大规模教育培训、实践锻炼提高党员干部科学思维能力和各方面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强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各方面本领。

  坚持选贤任能,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党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们党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一直把德才兼备作为好干部选拔标准的主要原则。不过,好干部的标准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历史时期对干部德才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

  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把对党忠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作为好干部的标准。那时,毛泽东同志不仅注重从思想层面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还特别强调干部的综合素养。1937年5月,他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指出:“我们党的组织要向全国发展,要自觉地造就万数的干部,要有几百个最好的群众领袖。这些干部和领袖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党依靠着这些人而联系党员和群众,依靠着这些人对于群众的坚强领导而达到打倒敌人之目的。这些人不要自私自利,不要个人英雄主义和风头主义,不要懒惰和消极性,不要自高自大的宗派主义,他们是大公无私的民族的阶级的英雄,这就是共产党员、党的干部、党的领袖应该有的性格和作风。”正因为造就了一批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好干部,正因为这些干部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中国共产党才最终取得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先后把懂政治、懂业务、又红又专,有知识、懂专业、锐意改革作为选拔干部的标准,培养和选拔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好干部,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党的十八大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就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如何选拔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二十个字好干部标准。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既靠自身努力,也靠组织培养。在2018年7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就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进行了重要论述,并指出“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重点是要做好干部培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大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力度,同时在选拔管理方面也下足力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组织保证。

  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建设一支忠实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忠诚干净担当、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

  勇于自我革命,持续推动从严管党治党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残酷的环境中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脱颖而出,就在于坚持从严管党治党,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为了生存、发展、壮大,完成肩负的使命任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就严格要求全体党员,必须做到对党忠诚、信仰坚定、严守纪律、保守秘密,不断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并使之科学化制度化,尤其是严肃处理党内腐败分子。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部分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的“李自成式”党员干部一度极为明显的情形,从1951年11月下旬到年底,毛泽东为指导“三反”运动批转了大量报告,写了许多指示、批语和书信,仅《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就收录了50件。毛泽东将治吏与治国、治党有机结合起来,从《资治通鉴》等历史典籍中找寻治理智慧:“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之不国。如果一个个都贪污无度,胡作非为,国家还没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是这样。”还说,“一旦谁要是搞腐败,我毛泽东就割谁的脑袋。如果我毛泽东搞腐败,人民就割我毛泽东的脑袋。”这些话振聋发聩、言犹在耳,体现了党中央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全体党员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从严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多次强调,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于是,党的十三大就明确提出“必须从严治党、严肃执行党的纪律”的方针。这是“从严治党”一词首次出现在党的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把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方面,使我们党和国家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紧密联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败斗争持续深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舆论倾向,如反腐同群众利益无关、反腐影响经济发展、反腐是权力斗争、反腐让干部不作为、反腐应当缓缓等。对这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言论,必须加以辨析、引导,驳斥错误言论,化解消极情绪,消除偏见误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9月出访期间明确表示,我们大力查处腐败案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就是要顺应人民要求,这其中没有什么权力斗争,没有什么“纸牌屋”。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强调,我们党的反腐败既不是看人下菜的“势利店”,不是争权夺利的“纸牌屋”,更不是有头无尾的“烂尾楼”。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表现。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检视自己;才能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有缺点克服缺点,有问题解决问题,有错误承认并纠正错误。”

  我们党不仅有勇于自我革命的勇气,还有善于自我革命的智慧。近百年来,党坚持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相统一,强调党性和人民性相一致,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把自我革命内化为党员干部的“心学”,不断优化实现自我革命的体制机制,对腐败零容忍永葆清正廉洁政治本色,既坚持党的领导又强调从严治党,达到了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管党治党高境界。(作者 沈传亮 武圣强)
相关链接
  河北省残联原副理事长李国忠接受审查调查
  四川省体育局副局长季涛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规范取证工作 形成严密证据链条
  哈尔滨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锐忱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