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专题活动 > 决战脱贫攻坚 > 新闻细览 【字体: 】【刷新】【返回】【关闭
倾一份情献一份力
——驻村工作见闻随想
来源:青海省纪委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0年3月24日
  
  组织上刚安排我去驻村扶贫的时候,我脑海中的贫困村、贫困户是这样的——土路土墙土院,养狗养鸡养猪,日头好的时候,男人们扎堆靠着南墙“晒阳洼”,妇女们包着各色的头巾在田头耕作……嗯!要住在村里,早晨去敲懒汉门;要给党员活动室房顶安个大喇叭,把最新的政策喊给村民们;要把老乡们的猪肉推销出去……这些都是我临行前的计划。可是真正到了村里,我暗自吃了一惊!

  我驻扎的村叫泉尔湾村,是省级贫困村,全村53户不足200人,村子享受了国家的异地搬迁脱贫政策,在我来之前整个村都搬迁到了县城郊区,村民们个个都住上了楼房,这还不算!

  村里有省纪委和当地组织部门联合创办的党员敬老食堂,年满65周岁的老人可以在食堂就餐,一天三顿一元钱,荤素搭配,两顿有肉;村里有卫生服务站,小孩打预防针、村民做心电图、老人找自己的家庭签约医生做检查都不用出村;村里有党员综合服务中心,200多平方的一楼里,扶贫室、司法室、党员活动室一应俱全;村里还有一个专业养殖合作社,带动着敬老食堂的运转、带动着贫困户;村里还有……省纪委联点帮扶泉尔湾村的几年时间里,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搬出了原来的小山村,而且生活有了质的保障。入户时我看到,有条件好的村民家里买了两米宽的大鱼缸,有的甚至为孙女买了钢琴。这些,是原来他们在浅脑山不敢想也做不到的事儿。我的心一下子热起来,习总书记说:“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我知道我要接着前任第一书记的接力棒,“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根上。”

  因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嘛!

  深冬的早晨发动党员们一起铲雪,晚上住在党员活动室里,村里的大姐大婶们就三三两两地拿着针线活过来唠嗑了。村里的社里的、家里的户里的、邻村的妇女们又在哪找到了新的务工地儿,村里的“好婆婆”康秀英的灰雁养殖是什么情况,谁家正在装修房子准备给儿子娶媳妇儿......大家尽管天南海北地唠,我都在心里记了下来,村民的事只要我能帮的一定帮不管事大小,帮不了的就找路子出主意。渐渐地,两口子打架女方找我,村民有矛盾家属找我,家里有困难女主找我,我成了“妇女之友”,听家长里短的唠叨,夫妻矛盾的哭诉,老乡们的信任也转化成了我工作的动力。进农户、访民情、解民事,与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访谈,“清‘淤点’、通‘堵点’、解‘难点’”——到县民政局为村办食堂争取到3万元的补助资金;联系社会公益力量,为全村在校学生赞助价值约一万多元的新棉服和学习用具;看望慰问村里低保户家病重的女儿,为其申请到民政临时救助金、县红十字救助金共2万多元,为户主配偶争取到清洁工岗位,减轻了他们家的负担;到互助县实地考察粉条厂的生产经营状况,着眼发展村集体经济;把为村里争取殡仪室的事也提上工作队的日程,多次与县民政部门领导沟通;数次与县级联点单位领导一同商议谋划,争取到小区广场建设项目;无数次到县上各个银行为没有房产证的村民跑住房贷款的事,最后终于啃下“硬骨头”;为在玉树打工的本村村民讨薪;疫情期间,安排布控、宣传巡逻、守牢卡点……桩桩件件,工作队都当成大事要事,用心办努力办。基层党建,我们也是出点子教方法,我们希望,把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工作规范约束起来,在村里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有朝一日,我们回去了,村里的村务党建能蒸蒸日上!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虽然易地搬迁有效地解决了孩子上学、老人就医、年轻人务工等问题,就连村里小伙子娶媳妇儿也比在老村里容易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楼房水电开支负担、低文化年龄偏大群体难务工、城镇开销大、生活习惯改变带来的不适应、亦城亦乡亦农亦工的城乡二元结构等等情况,也成为新时期的新困难,我们还需和村民们一道,攻坚克难,共同应对。

  驻村工作的两年来,我深深感受到驻村工作不仅要用心用情用力去“深耕力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扶贫工作一线忠诚履职、担当作为。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日常的问题、细小的问题,让我们的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满意感、幸福感、信任感!

  窗外,艳阳高照,我相信,在我们党的领导下,在总书记的带领下,在省纪委监委领导的关怀支持下,我们泉尔湾百姓们的日子一定也会像这烈日一样,红红火火起来!(省纪委监委驻湟源县波航乡泉尔湾村第一书记 孟金慧 )
相关链接
  以有力监督促脱贫防返贫
  决胜脱贫攻坚 中国有底气
  宣讲一号文件 鼓舞脱贫士气
  滕佳材在省纪委监委全面脱贫攻坚监督保障、扫黑除恶 “惩腐打伞”工作推进会上强调 越到最后时刻 越要响鼓重锤 攻坚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