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和县纪委监委认真履行协助职责、监督责任,积极推进村级纪检监察职能建设,完善基层监督体系,着力强化对关键岗位、重点领域、重点人员小微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切实打通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基层监督治理水平,切实增强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配齐监督力量,明确“谁来监督”的问题。通过乡镇设置纪委(监察办公室)、村(社区)设置监督委员会,形成了以乡镇为中心、覆盖各行政村的监督网络,实现了监督机构“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乡村两级监督体系。紧紧抓住乡镇纪委书记这个“关键少数”,聚焦主责主业,压实监督责任,以问题为导向,督促乡镇纪委建机制、堵漏洞、补短板,特别是对村级监督委员会主任进行强化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全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和做好“后半篇文章”,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为做实做细日常监督奠定了基础。按照纪检监察干部配备要求,在22个乡镇配备了1名乡镇纪委书记(兼乡镇监察专员)、2名纪委委员(其中1名纪委委员兼监察专员助理)。在年初换届期间,同步实施村(社区)务监督委员会推选工作,选举产生各行政村(社区)监督委员会主任1名,委员2名,有效激发了村民自治活力,强化了基层民主,维护了村民利益。目前,全县配备村务监督委员主任329名,配备率达100%。着力使村务监督委员主任当好监督员,把监督工作做到最基层、深入到最后一公里。
提升能力素质,厘清“怎么监督”的问题。自乡镇纪委“三化”建设开展以来,共建立健全乡镇纪委工作制度43项,统一编制文书模板、模拟案卷,编印办案质量负面清单等,为办案提供具体可操作的参考。开展一案一总结、一案一警示、一案一整改,共开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22场次,受教育人数达1500余人次,乡镇纪委以案促改常态化。围绕以县乡纪检监察干部能力全面提升为中心任务,以监督履职制度化、执纪执法规范化为工作重点,通过实施村监委主任现场教学、乡镇纪委书记以案代训、县纪委监委全员培训三级联动培训,认真开展群众接访、线索处置、审查办案、消防应急四类情景演练,有效提升信访受理、研判处置、谈话函询、调查取证、文字写作五种实践能力,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和能力素质提升同步推进。2020年以来,全县纪检监察干部联动培训24场次,实施情景演练88场次,乡镇立案34件,办结32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6人次,办案能力和案件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聚焦重点领域,解决“监督什么”的问题。坚持党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重点围绕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十四五”规划及省、市、县委全会安排部署特别是常态化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成果巩固、衔接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扫黑除恶、做好乡村“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强化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督促责任落实不到位、应付了事、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等行为,确保县委决策部署落实见效。紧盯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和重要环节,重点监督疫情防控走过场、乡村人居环境“脏乱差”、“乱挖滥采”、低收入群体“四不摘”落实等问题。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社保、食品药品、住房安全等领域,集中整治优亲厚友、虚报冒领、违规发放、贪污挪用等问题,有序整治民生领域的“微腐败”、放纵包庇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焦点,突出软弱涣散村、信访问题较多村等重点村,紧盯村党支部、村委会关键岗位人员,精准整治“账外有账”、村干部“坐收坐支”等违反村级财务管理规定和公开不及时、公示不完整等问题,严肃查处一批规矩意识淡薄、滥用权力的基层违纪违法案件,对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形成震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