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湟源县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创新工作机制,抓实政治生态的研判、建设、考核、优化四个环节,在边实践、边画像、边净化、边涵养的基础上,推动政治生态评估研判更精准,持续营造向好向善的政治生态氛围。
树好“风向标”,为政治生态优化“领好航”。始终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之责,建立县委常委会第一议题制度,通过“丹城大讲堂”等形式,真学真信、常学常新、细照笃行,着力用新思想领航县域经济,不断统一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思想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能力建设推进会精神,把开展政治生态评价的过程作为检验政治能力,锻炼提升综合能力的良好契机,以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的大提升,高效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结合当前重点工作,紧盯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运用巡查结果、日常监督检查、民主测评和谈心谈话的方式,以成果共享、共同推进的形式,实事求是对被研判单位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和落实“两个责任”等状况进行全方位深层次“政治体检”。
选好“靶向标”,为政治生态考评“聚准焦”。成立政治生态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县委常委联点、指导评价单位的工作机制,层层推进各项工作,对被研判单位的“一把手”和班子成员履职情况精准画像。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湟源县政治生态研判评价工作的通知》《县委常委联系政治生态评价工作方案》,制作口袋书、绘制政治生态评价工作“作战图”、“时间表”、细化“任务书”,先后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内部研讨会,时时跟踪督促指导被评价单位工作落实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实现动态常态联动、线上线下联动,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查漏补缺,拉高标杆,让监督检查“落地有声”。
设好“体检表”,为政治生态评价“把准脉”。对标《西宁市政治生态评价暂行办法》,围绕《西宁市政治生态研判评价体系》中的76项正向指标和38项负向指标,精准把握监督重点。通过自我评价、监督评价、综合评价的方式,以“绿、蓝、黄、红”四色形式,分析研判党组织政治生态建设存在的风险点和问题,形成评价报告,重点围绕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选人用人、党的建设及组织生活等7个方面,建立“专项评价档案”,明确“怎么监督、监督什么”,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长效化,确保各项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画好“坐标尺”,为政治生态建设“立规矩”。积极探索“研判—反馈—整改—落实—提升”的“全周期”工作闭环模式,通过调查摸底、实地研判、综合分析评价方式,向县住建局下发全省第一份政治生态评价预警通知书,督促梳理重点岗位廉政风险点19个,修改完善规章制度34个,将“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拧紧责任链条,堵塞监管漏洞。紧盯“两个责任”落实,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通过“指标引导+主体自查+监督研判”的方式,采取“动员部署、专题推进、实地走访、查阅资料、汇总反馈”五步走的形式,通过“五看”全面研判评估中的问题,以清单的方式进行反馈整改。把反馈整改结果作为派驻监督、巡察监督以及廉政谈话、述责述廉的重要内容,强化关键少数监督、压实管党治党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