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要闻动态 > 基层纪检监察动态 > 新闻细览 【字体: 】【刷新】【返回】【关闭
门源县“三化”建设助推监督体制改革向基层延伸
来源:青海省纪委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2年3月10日
  
  邢某宏在任门源县青石嘴镇吊沟路社区党支部书记期间,优亲厚友,让国家财政供养人员违规享受低保。2021年8月,经青石嘴镇党委主要领导批准,对邢某宏违纪问题进行立案审查,最终,邢某宏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这是门源县近年以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一起典型案例,也是推动监督体制改革向基层延伸以来查处的一起典型案例。近年来,类似损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微腐败”不断发生,严重侵蚀着党和人民的发展成果。为解决这一难题,完善基层权利监督机制,畅通基层监督执纪的“最后一公里”,门源县纪委监委坚持把乡镇纪委“三化”建设作为推动监督体制改革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视、大胆探索,持续做好探索补齐基层监督短板和提质增效同题共答,实现了基层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从“有形覆盖”到“有效监督”。

  “以前,我们乡既没有专门的谈话室、也没有接待群众的信访室,专门的办案设备更是无从谈起。现在好了,场所、人员、设备都已经到位,以后开展工作就顺利多了。”看着最后一批办公办案设备安装调试完毕,仙米乡纪委书记解统菊激动地说道。

  为把乡镇纪委建设得“有模有样”,门源县纪委监委坚持主动走出去学,组织乡镇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先后到平安区、互助县、大通县等地观摩学习乡镇纪委“三化”建设经验做法;组织召开全县动员部署会,提要求、压责任;制定《门源县乡镇纪委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方案》,按照“示范引领、渐次推进、全面铺开”原则,循序渐进推动乡镇纪委“三化”建设。截至目前,按照地理位置、人口规模、信访数量进行分类配置了监控、录音笔、同步录音录像等10种设备,各乡镇统一配备信访接待室1间、办公室1间、谈话室1间,并悬挂统一的标识牌,进一步补齐硬件设施短板。

  “推进乡镇纪委‘三化’建设,配齐人员最为关键。”门源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去年年初,借助县乡换届选举,按照‘1+1+N’模式,为全县12个乡镇配备了1名纪委书记、1名专职监察专员助理、1名兼职监察专员助理、3名纪委委员,其中青石嘴镇、浩门镇各配备1名纪委副书记。”

  “大部分时候乡纪委书记要兼职乡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很难一门心思的将工作重心放到监督执纪执法上来。”这是乡镇纪委职能职责规范化之前大部分乡镇纪委的普遍心理写照。

  为此,门源县纪委监委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抓好乡镇纪委“三转”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纪检监察职责定位;制定常委、委员包片分区工作机制,强化对乡镇纪委的领导;指导乡镇纪委制定完善《乡镇纪委工作职责》《乡镇纪委信访工作制度》等制度10项,《信访事项受理流程》等工作流程4项,《片区协作组织机构》等组织构架2项,规范了乡镇纪检监察工作职责和流程。

  “如何有效解决乡镇纪委‘不愿监督、不会监督、不敢监督’也是一个问题。”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说道。

  门源县纪委监委针对乡镇纪检干部新手多、执纪办案水平不高等问题,总结提炼近年来“以案代训·实战提高”等典型经验,组织开展乡镇纪委书记跟班学习、以案代训。同时,成立了3个“室组地”监督执纪执法一体化协作片区,探索建立提级办理、上下联动、联合交叉、片区协作、案件质量评查、“乡案县审”等工作机制,推动乡镇纪检干部在“案中学”“学中干”,尽快补齐能力短板,有效提升乡镇纪委执纪办案质量。

  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并形成务实管用的制度也是门源县纪委监委开展“三化”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头戏。

  为进一步把监督触角延伸到村一级,实现对小微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门源县在东川镇积极探索小微权力清单“334”运行工作机制,依托“三张清单、三方联动、四项机制”来压实纪委监督职能,激发村务监督活力,进一步疏通基层全面从严治党的“神经末梢”。

  截至目前,各乡镇已累计查处违纪违法案件12起,案卷按照一案一卷统一规范装订归档。下一步,门源县将持续持续巩固提升乡镇纪委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成效,突出基层纪委主责主业,聚焦群众痛点、难点、堵点,不断提升基层监督质效,打通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相关链接
  驻省检察院纪检监察组协同推进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在检察机关的贯彻落实
  驻省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召开巡视整改落实工作联席会
  民和:这些女纪检监察干部别样的“三八”节
  同仁市纪委监委:学习贯彻省州纪委全会精神 强化担当转作风 主动作为提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