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玉树藏族自治州调研组到全州6个市县和11个乡镇开展了调研,看望了一些基层纪检干部,与90余名县乡党政领导、纪委书记和纪检干部进行了交流座谈。讲解了省纪委《关于深入推进市州、县市区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了解市县纪委监委有关工作的推进情况,对具体的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在整个调研期间,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使我们切身感受了基层工作的不易,对基层干部群众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受到了触及灵魂的教育,催生了我们工作的动力,使人铭记乃至受益终生。
基层孕育精神。基层是孕育精神的摇篮,这是近期我们工作调研时对基层最为直观的感受和最深的体会。尤其是在此次严重的雪灾后,在国家的高度关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州委州政府科学指挥下,雪灾较过去同等灾害减损90%以上。虽然雪灾期间时值春节,但州县乡三级党政领导班子迅速归位,层层成立应急救灾指挥部,蹲点一线靠前指挥。各部门、乡镇工作人员放弃了春节假期,返回岗位,与群众同吃同住,指导救灾。在上下同心、协同配合下,干部和群众坚定信念,拿出不认命、不服输的勇气,坚信天无绝路、事在人为。“千里运草”“百里转场”“挖雪开路”“运粮背草”,在绝境中求生,在逆境中勇进,力挽狂澜,创造了抗击雪灾的奇迹,树立了一个“人定胜灾”的信念,以执着奋斗诠释了新玉树新精神,展现了新玉树新担当。这种在基层现场上演的一幕幕生动画面,使我们接受着一次又一次的精神洗礼。
基层锤炼作风。灾情发生后,基层的干部用自己的信念和精神,诠释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就是群众的“主心骨”的意义。他们把对群众的情真意切,用最务实的作风,体现在了无畏的担当上,所有受灾的市县和乡镇党员干部,在第一时间就赶往一线,掌握受灾情况,为科学救灾提供可靠依据。在凛冽寒风中,连续奋战,一寸一寸打通和保障抗雪救灾的生命通道;爬冰卧雪,几十天坚守在应急救灾现场。称多县扎多镇由12个人12匹马组成的应急队,马背人扛一步一步把救灾物资运送到受困的群众手里,体现了为民的情怀;杂多县扎青乡副乡长加哇才仁,一个多月坚守一线,开路、保通、运送物资,哪里有需要就义无反顾冲向哪里,体现了领导干部的担当;杂多县扎青乡派出所长达哇才仁在茫茫雪原上与群众同甘共苦坚守45天不下一线,体现了领导干部的责任感。
基层催生方法。在我们开展工作调研期间,虽然抗灾救灾工作依然在进行,但灾区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已基本稳定。在与干部群众交流中听到的和沿途看到的,使我们对这次雪灾整体抗灾和救灾有了一个最直面的感受,抗灾不仅有坚强的组织保障,科学指挥,而且许多方法都来源于基层,创新于基层。比如,州委提出的“四个关键”和“十项注意”,是从常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中提炼出的精华,条条都是含金量极高的“干货”,句句实用,为我们抗御雪灾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意见和办法,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再如,杂多县扎青乡提出的抗击雪灾“124”工作法,通过以乡党委政府统筹,组建2个临时支部,用好用活4个驻村工作站的方式,为赢得救灾工作的胜利提供了很多具体的措施方法,起到了重要作用。称多县清水河镇的“一队伍四监督”机制,把全镇党员干部作为“突击队”,在抗雪救灾中冲在一线保通道路、运输草料、粮食、饲料,让党员干部投身到村级所有工作的监督中,在保障抗雪救灾工作顺利推进中收到了奇效。
基层凝聚力量。基层干部群众在被大雪掩盖的荒野和山峦中打通了一条条生命通道和连心路,在生命极限之地人背肩扛跨山越雪,把粮草、药品、燃料送到了群众手里。基层干部们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全部体现在了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当中。抗雪救灾中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做法,涌现出了大量的典型事迹人物,为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的党性教育课,凝聚起了全州乃至全省干部群众的情感和力量。正是在这种基层力量和责任的感召下,玉树取得了抗雪救灾的阶段性胜利。
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基层精神,是力量的源泉,成就着今天玉树的芳华,孕育着明天玉树的绚烂!(作者系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州监委主任井永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