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纪检监察网已经升级改版,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您好!
今天是:
2025
年
7
月
23
日
星期三
首页
审查调查
党风政风
要闻动态
党纪党规
廉政宣传
警钟长鸣
廉政文化
当前位置:
>
廉政之窗
>
廉政时评
> 新闻细览
【字体:
大
中
小
】【
刷新
】【
返回
】【
关闭
】
分享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
微信
人民网评:75万公款赔“醉死”,“饭局腐败”何时了?
来源:
发布时间:
2015年9月21日
一名镇干部应酬喝酒致死,为了息事宁人,镇党委书记违规动用75万公款赔偿。一场去年发生的“疯狂饭局”,最终牵出了广东韶关乐昌市沙坪镇前后两任镇党委书记的贪腐问题。这则“饭局牵出腐败”的权力共谋案例,令人大跌眼镜。
75万元,一个乡镇党委书记,为了应对“饭局灾害”而大笔一挥,未免太过任性。且不说,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前往餐馆聚餐,由老板请客埋单已经违反党纪政纪,有干部因酒致死,匿而私了,更是激怒群众。
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处理方式,在群众举报、纪委查办中牵出了一条更让人咂舌的腐败链条:时任沙坪镇党委书记和镇长,采取虚构工程项目、虚报饭堂餐费、发放“空饷”等方式,私设“小金库”,套取财政资金320多万元(含前述75万元),并以此进行权钱交易、活动升官。前后两任朱普昌、彭仁学,在权力借力上看似“各取所需、合作愉快”,其实安全互保的黄粱美梦却不会长久。
这可谓是“群众身边的腐败”,有两点值得深思:其一,如果没有饭局后的意外事件,两任乡镇书记的腐败交易是不是很难被发现?其二,十八大以来,“打虎拍蝇”不断升级,为何“不收手”还会发生?
显然,“拔出萝卜带出泥”的反腐行动是被动的,权力监管的制度化不免存在空隙。在此事件中,反腐行动有很多偶然性,假设一场普通的饭局后“欢快而散”没有发生意外;假设即使发生意外,也不是“大笔一挥动公款”来了结;假设镇政府平账时的虚假项目并未在“小金库”里……种种可能性都足以说明,没有意外就很难发现其中隐蔽的“套现”“弄权”行为,而这恰给给“用制度约束权力”一个警醒,扎紧反腐败的制度牢笼时刻不能放松。
更值得琢磨的是,高压反腐之下为何仍“不收手”?事实上,中央纪委多次强调,重点查处十八大后还不收敛不收手的、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党员干部。即使如此,一些“不收手、不收敛、不收心”的官员还在打擦边球、心存侥幸、自视高明,无外乎两类官员表现明显:一类是身居高位,还在钻营制度空子,希望用权力网掩盖腐败行为,“心不死、手还伸”;一类是基层干部,自认为天高皇帝远,有“地盘思想”“本地意识”“唯我独尊”的扭曲观,“胆子大、不在乎”。
公款不能私挪,这是规定,否则财经管理制度岂不成了摆设;权力不能共谋私用,这是常识,否则一曲看似热闹的“权力二人转”也只会一时痛快;制度仍需扎牢扎实,否则那些还心存幻想的官员们会猖狂依旧。说到底,反腐是一场永不停息的持久战,规矩纪律和制度建设需要始终挺立在前。
相关链接
人民日报:莫任造假败坏学术根基
人民网评:别再让强拆制造血泪
不当“甩手掌柜” 做到“当仁不让”
推进全面派驻 监督全面从严
网站首页
︱
联系方式
︱
系统管理
访问次数:
版权所有 中共青海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青海省监察委员会
青ICP备17001398号-3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3号
网站维护 青海省纪委监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 青海省纪委监委信息中心
Copyright © www.qhjc.gov.cn 2018 - 2022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