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湟源县纪委监委始终坚持靶向思维、对症下药,紧盯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这一“关键少数”,综合运用述责述廉、主动约谈等措施,完善制度机制,找准着力点,持续探索新途径,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
建章立制,开好“治病方”。厘清“一把手”权责清单,制定《湟源县对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及班子成员的监督清单》明确监督重点、细化监督措施、靶向发力监督,制定《湟源县党政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约谈制度》,用好“一把手”约谈机制,坚持严管就是厚爱,对“一把手”的一般性、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约谈。今年,县委书记对新提任的“一把手”开展谈心谈话14人次。
明确方向,织密“监督网”。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精心绘制“三张清单”,擦亮派驻监督“探头”,把驻在单位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落实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及“一岗双责”情况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抓手。紧盯驻在单位权力运行“关键点”,内部管理“薄弱点”,通过报备审查、专项检查、督促整改、列席会议等工作方式,加强对驻在单位“三重一大”事项、民主集中制等情况的监督。发挥巡视巡察“利剑”作用,把政治生态、群众反映强烈及“一把手”履职等情况列为巡察重点,采取“督促改+回头看”的方式,压紧压实巡察整改责任。创新“1+X”的横向联动监督机制,用活财政、审计、营商环境等部门的监督资源。针对日常监督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向“一把手”下发“三单两书一函”,构建立体化监督格局,织细织密监督网,以高质量监督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精准画像,打好“预防针”。将述责述廉作为加强对“一把手”监督、推进红脸出汗常态化的重要抓手,开展各乡镇、县直机关及部门“一把手”在县委全会、县纪委全会上述责述廉,让“一把手”走上台,主动接受监督、质询和点评,根据点评相关内容,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责任落实,结合单位实际及时制定务实管用的工作措施,确保整改取得实效。同时,健全完善“一把手”廉政档案54份,将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作为考核“一把手”及领导班子成员责任落实的重点内容,开展政治生态评价,精准研判“一把手”及单位政治生态状况。
主动约谈,敲响“警示钟”。紧盯“关键”少数,立足早发现,早提醒,对“一把手”的一般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约谈”“廉政约谈”,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制定《湟源县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与党政“一把手”和班子成员日常谈心谈话工作方案》,将常态化开展监督谈话作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重要举措,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县委监委班子成员与乡镇“一把手”开展常态化廉政谈话9次,对96名新提拔领导干部开展任前集体廉政谈话,签订《湟源县领导干部廉政勤政承诺书》,运用第一种形态开展谈心谈话 人次。
以案促改,补足“精神钙”。将“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作为开展日常监督的重点,全面梳理摸排近三年来查处的县管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精准分析研判案件成因、特点,通过对案件的定性分析,为“一把手”提供启示,督促其更好地履行管好班子成员及干部的政治责任。制定《湟源县纪委监委廉情抄告工作办法(试行)》,以“廉情双抄告”、定向签发“履职提醒函”《纪律检查建议书》《监察建议书》为具体抓手,增强同级监督的针对性、协同性和实效性,确保同级监督走深走实。坚持把常态化警示教育作为加强“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有力举措,结合县内查处的典型违纪违法案例,拍摄警示教育片,组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增强廉政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今年以来,组织全县党员领导干部参观廉政教育基地94批2584人次,开展“以案促改”专题活动8次,县纪委监委组织召开县管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2次,达到廉政警示教育触及灵魂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