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廉政文化 > 历史 > 新闻细览 【字体: 】【刷新】【返回】【关闭
源氏家族:诚勤事君,清约行己
青海历史上的优秀家训家风
来源:青海省纪委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19年4月9日
  
  肇始在青海、显达于中原王朝的源氏家族,自北魏而至唐宋时期,十数代族人活跃于家国朝堂,涌现众多杰出人物,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发挥较大作用,是中国中古社会一度活跃和有影响的少数族汉化士族家族之一。源氏之“源”姓得名于北魏初年,家族形成壮大于北魏、北齐和北周,鼎盛在盛唐开元天宝时代,北宋以后渐沉寂于政治社会,伴随着靖康之难而南渡,辗转定居在今广东鹤山市龙口镇霄乡一带,其宗祠书有“北魏同源远,南雄衍泽长”、“簪缨传北魏,事业纪西平”的对联。2006年源氏族人组成“恳亲团”来西宁拜谒南凉遗址,找到了族人千百年来朝思暮想的根。这个家族除了适应历史发展以保证家族瓜瓞绵延不衰外,与其“诚勤事君,清约行己”家训和良好的家风分不开。

文渊阁四库全书·北齐书·源彪传



  一、源贺(406-479):源氏家族的开创者

  源氏家族的始祖是源贺,原名秃发破羌,是南凉第三任国主秃发傉檀的少子,义熙十年(414年)国灭时仓皇出逃,最终在北魏立住脚跟。他相貌堂堂,言谈举止有度,深受魏太武帝赏识,言“卿与朕源同,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被人叫称源破羌。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在南征刘宋的战役中,冲锋陷阵,战功最多,为纪念这次军事胜利,太武帝非常高兴特赐名字为贺。自此,破羌的名字弃而不用,以“源贺”名字记载于史书中。源贺是北魏政权建设的功臣之一,历太武、文成、献文、孝文四朝,政治生涯长达40余年。一生值得称道的有三件大事:一是参加了西灭北凉、北退柔然、南攻刘宋等重大战役,在北魏统一北方事业中立下汗马功劳,累迁将军、太尉、陇西王。二是出任冀州刺史多有善政,政绩考核时排名第一,为安稳北魏地方统治秩序做出了贡献,升任太尉。三是两次临危决断,定策皇位继承,在重大政治事件中发挥了作用。第一次是太武帝驾崩后的帝位争夺中,源贺统领禁兵,与大臣陆丽等人决议定策,翼戴文成帝,使北魏政权转危为安,进爵西平王;第二次是献文帝驾崩后由谁来继承大统的紧急时刻,又以太尉身份自漠南赶回平城,再次参与众臣决策,亲手把帝玺交给了年仅5岁的拓跋宏,是为历史上有名的魏孝文帝。源贺此举甚为关键,所发挥的作用尤为重要,北魏政权因此才有了孝文帝时期的改革发展。

  二、源氏家族史略

  源氏大家族自始祖源贺因历史的机缘而热衷参与政治活动形成传统起,族人中的主体房支成员都累世以官为业,食朝廷俸禄为生,始终生活在统治集团上层社会圈子里。在《魏书》、《北史》、《隋书》、《旧唐书》等正史中立传或有姓名者40余人之多。

  一代名臣源贺依靠自己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显达于朝的同时,其家族随之发展壮大起来。长子延封广武侯,子鳞袭爵位;三子奂为长乐太守;次子怀,第二代光大门庭的人物,是北魏朝廷中有名的清廉之官,亦是一代重臣,官至骠骑大将军,授冯翊郡开国公,源氏家族后来的发展,主要出自他这一门。源怀的儿子源子雍赠车骑大将军,封乐平县开国公,源子恭官尚书左仆射、河内太守、车骑将军,封临颍县开国侯;孙子源绍官至光禄大夫、封陇西郡开国公,另一孙子源延伯为平北将军、五城县开国子。源延伯的弟弟源楷任尚书左民部郎中、京畿长史。源子恭的弟弟源纂官太府少卿,赠定州刺史,源纂的儿子源雄在史书中称:“源雄,字世略,西平乐都人也。祖怀、父纂,俱为魏陇西王。”隋文帝时任徐州总管、上大将军、上国柱;源雄的儿子源崇爵袭爵位为安化县伯、朔州刺史,另一子源崇嗣为尚书虞部郎,赠正义大夫。源子恭的儿子源彪在史书中称:“源彪,字文宗,西平乐都人也。父子恭,魏中书监、司空、文献公。”北魏时赐爵临颍县伯,在北齐官仪同大将军,隋初任莒州刺史;另一子文瑶袭爵位襄城县开国男;三子文兴任尚书比部、二千石郎中、太尉长史;四子文盛受封新城县国子。源彪的儿子源师因累代家居中原,籍贯改称洛阳,史书曰:“源师字践言,河南洛阳人也。父文宗,有重名于齐,开皇初,终于莒州刺史。”在隋朝为侍御史、刑部侍郎、仪同三司,儿子昆玉、直心都有官职。源直心在唐高宗时任太常伯,遭政治变故流放到岭南并死在那里,其子源乾曜,是源贺以后家族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为玄宗时期著名宰相,与姚崇等人共同推动了“开元之治”,在唐代历史上也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从源师开始,因支脉庞大、从政要人迭出,族人而由洛阳移到了相州(今河南安阳)地区。源乾耀儿源挈官至郑尉,另一子源弼为河南府参军;其从孙光裕官中书舍人、尚书左丞,称为良吏。源光裕长子源休为监察御史、御史中丞,次子源溥科第及第,另一子源洧在唐玄宗天宝年间任给事中、襄州刺史。乾曜玄孙辈源寂在唐文宗时曾任御史中丞,大和年间以唐册立使身份赴新罗册封新王,回国不久便在长安青龙寺为僧;源重为宰相牛僧孺外甥,历官司勋员外郎、绛州刺史。北宋时源氏家族的源崇为殿中丞,其子护是尚书兵部郎中。自此后源氏宗族似乎隐居于民间,今广东省鹤山市龙口镇霄乡村千余源姓居民聚族而居一处,在香港和澳门也有千余源氏族人。据霄乡源氏族人介绍,源休在唐德宗时参与朱沘之乱祸及家族,部分族人为免遭祸乱改为他姓,更多的族人步源直心后尘,南下广东避难。约在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族人再次南下追寻本族来到广东,在南雄府保昌县沙水村珠玑巷落脚居住下来,成为地道的广东人了。

  三、源氏家族的家训创立

  太和三年(479年)源贺病逝于长安,时年73岁。朝廷赠侍中、太尉、陇西王印绶,谥号“宣”。《北史》高度赞扬源氏及其族人说:“源贺堂堂,非徒武节。观其翼佐文成,廷抑禅让,殆乎社稷之臣。怀干略兼具,出内驰誉,继迹贤孝,不坠先业。子雍立功夏方,身亡冀野。彪著名齐朝。师、雄官成隋代,美矣。”这一段概括总结性的文字,高度评价了源贺及其子孙从政的主要功业,也赞扬了源氏家族“美”的良好家风。

  源贺把自己一生从政生涯的“美”的家风经验加以凝练总结,在临终前完全用一种受儒家文化熏染的开明汉族官僚的口吻嘱咐子孙:

  “吾顷以老患辞事,不悟天慈降恩,爵逮于汝。汝其毋傲吝,毋荒怠,毋奢越,毋嫉妒。疑思问,言思审,行思恭,服思度。遏恶扬善,亲贤远佞,目观必真,耳属必正,忠勤以事君,清约以临己。吾终之后,所葬,时服单椟,足申孝心,皞灵明器,一无用也。”

  翻译成白话文如下:

  我不久前因年老又患有疾病而辞去官家事情,不料想皇恩浩荡,降临我家,给你们赏赐官职和爵位。我希望你们今后在处事中不要傲慢吝啬,在事业上不要荒疏怠惰;平时的生活中不能奢侈、过分追求享受;对待别人不能嫉贤妒能。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深刻思考,多向别人请教;说话要谨慎,做事要注意分寸。要克制改正恶习,发扬光大善良本性。亲近有才学的君子,远离奸佞的小人。眼睛所看到的一定是真实可信的,耳朵所听到的一定是正确无误的。用精诚勤奋的态度侍奉国君,用清廉简约行为对待自己。在我百年之后,丧葬从简,衣不用重,棺不要椁,这就足以表达了你们的一片孝顺,祭祀的烛蜡明器等物,一律不要使用。

  这篇遗嘱实乃文本化的、要言不繁而深得儒家价值观真谛的家训。是源贺在从政生涯中总结出来的人生经验和人生信条,颇具大儒风范。他再三叮咛儿孙们严格要求自己,切不可忘乎所以。依靠家族老祖的恩荫,子孙们自然属士族“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条件而得到官位。仰,精诚事君,为国尽忠;俯,真诚待人,和善做人。从源贺做起的“美矣”良好家风,深深刻印在源氏家族的血脉中,后世子孙谨遵家训教诲,生活不铺张,功业不荒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官抑恶扬善,亲贤人远奸佞。

  四、源氏家训的践行

  “诚勤事君,清约行己”的良好家风形成始于源贺。他廉洁从政,面对巨大的物质诱惑而不贪心不敛财。正平二年(452年)的北魏政局可谓惊心严峻。权臣宗爱害死太武帝,拥立南安王拓跋余继位,不久又被宗爱所杀。在此十分危急关头,源贺统率禁兵临危不乱,与南部尚书陆丽商议拥立拓跋焘的嫡孙拓跋浚为帝。他镇守军营、稳住宫廷作援应,命陆丽与刘尼前往禁苑迎接拓跋浚,拓跋浚被源贺等朝臣拥入永安殿登基称帝,改元兴安,是为文成帝,随后擒杀了宗爱一干乱党,使北魏政局转危为安。因拥立有功,源贺官职转征北将军,加给事中,进爵西平王。新君继位大赏群臣,文成帝特意让源贺从国库中任意挑取财物。但源贺说江南未定,漠北未附,国库财富不能随便送人,坚辞不肯取。而皇帝非要他选拿时,他只牵了一匹战马。源贺一心为公而不取私利的人格精神,赢得朝臣们的钦佩。

  源氏优良家风的继承者和发扬光大者是源贺的次子思礼。源思礼后被赐名为怀,为人谦恭宽雅,是其老父退职还家时,接到朝廷诏书承袭爵位的,并持节率军驻屯漠南,在替父戍边的岁月里,北边游牧的柔然人轻易不敢南下牧马。官升殿中尚书后,多次参预了朝廷法律条文的制定和修改。他在任长安镇将、雍州刺史时,惩恶扬善,社会治安平稳,史书上说他治理地方,清俭有惠政。景明二年(501年)官升尚书左仆射、车骑大将军,兼任凉州大中正。按照魏晋南北朝通例,州级“中正”一职掌管品评举荐和选用人才,须由名门望族、有声望、人品好以及政治地位亦相当的人才有资格担任。源氏家族来自河西,祖先曾在西平及武威立国,加之父亲朝中很高的威望,有资格担任其职。而当时的北魏统治集团内部出身河西、地位显赫的著姓家族不止源氏一家,魏、齐统治者唯独挑选源氏担任凉州中正,从侧面反映了源怀的政治能力和源氏家族在当时的政治地位。因有着“毋奢越”的家训,源怀的日常生活中相当简朴,甚至经济拮据,不得不找了一个乃父拥立皇帝登位后陆丽等人得到“山河之赏”而源家“不霑茅土之锡”的理由,上表陈情,经过史官查验真实后,才有了授冯翊郡开国公、食邑九百户的封赐。这年在任使持节奉命巡行北边六镇及恒、燕、朔三州,在赈济贫困、考察民情并考核官吏过程中,对救灾工作处置得当,抚恤有方,坚决查处不法将吏,圆满完成了任务。因牢记“惩恶扬善”的条规,不徇私情,惩治贪腐毫不手软。沃野镇将于祚是源怀的女婿,其父亲于烈、祖父于栗皆是北魏名臣,叔父于劲的女儿是宣武帝的皇后,于家势倾朝野。可身为沃野镇将的于祚贪财爱财,大肆收受贿赂,一听说老丈人前来巡视,便早早在郊野等候。源怀一见到他,什么话也不说,即刻上书弹劾,免掉于祚的官职。怀朔镇将元尼须是和源怀一起玩大的故交,但也是个贪污受贿而声名狼藉的主。他备好酒席宴请源怀,说;“我的命就在掌握在你的手中,活长活短由你来决定了,难道还没有放我一马的可能吗?”源怀回答说:“今天我俩坐在酒桌上,乃是我与故人旧交的饮酒聚会,并不是审案与断案的场所。明天到公堂,才是派人检查审理镇将罪状的地方。”元尼须见源怀如此铁面固执,挥泪而已。源怀如实调查了镇将们的劣行后上表弹劾。如此奉公不挠者,比比皆是。源怀牢记“忠勤以事君”的家训,针对当时北边六镇主将参僚占据肥沃田地恶行,惩处不法将佐,安抚百姓,上书40余条有利于稳定边镇的建议,都被朝廷采纳。

  源氏家族能文能武者代不乏人,忠勤事君家风一直传承。源怀的儿子源子雍自幼受汉文化教育,为人文雅诚恳,担任凉州中正、夏州刺史时,反对北魏统治的起义风起云涌,夏州治所统万城(今陕西靖边)也被卷入动乱之中。源子雍身为朝廷命名的夏州刺史,只能挥舞战刀为朝廷尽忠,坚守孤城,在遭遇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困境中,留下儿子源延伯继续留城困守,自己率兵士出城寻粮找援兵,三个月中与起义军队交战数十次,战乱平息后朝廷才得知父子二人的消息。葛荣起义军围攻信都(冀州治所,今河北冀县)声势浩大,魏军将帅们大多怯懦不前,朝廷派源子雍为北讨大都督带兵前往援救,同时命相州刺史、安乐王元鉴和北道都督裴衍一起前往。但元鉴在阵前倒戈,投降了起义军,使得朝廷大为惊恐,急命源子雍先平息元鉴反叛。源子雍数次与葛荣军交锋,深知对方作战勇猛顽强,便上书朝廷请求留守邺城,实行坚壁清野,伺机围攻起义军。而相州刺史裴衍求战心切,上表请战。朝廷也希望战乱快速平定,就加源子雍为镇东将军、冀州刺史,促令他与裴衍一同进发。阳平郡一役,北魏军惨败,源子雍、源延伯父子和裴衍等均被起义军杀死。源子雍死时年仅40岁。源延伯以冠军将军随父出征,参加过多次大战,被朝廷加龙骧将军,封浮阳伯,战死时年仅24岁,“朝野痛惜之”。

  源怀的孙子源师,以通晓儒家礼法、善于吏事为世人所知。他在北齐为尚书左外兵郎中、摄祠部郎中。一次因与朝官议论“国家大事,在祀与戎”的祭祀时,感叹社会风气变化不被重视时,被权相高阿那肱斥为“汉儿多事”。入北周后授司赋上士一职,主管赋税事务。在隋朝时累官至大理少卿、刑部侍郎,以擅长执掌刑律而进入杨隋集团的权力中心,是隋炀帝在位时的重要法律事务高级官员之一。源师被蜀王杨秀聘为益州总管司马后,眼见这位隋文帝的儿子生活奢侈、出入用度类似天子规制,又为废太子杨勇鸣不平时,曾直言苦劝。蜀王接到入朝的命令后竟然谢病不行,源师屡次劝他不要违抗朝廷之命。惹得蜀王很不高兴说:“这是我们家里的事!”源师正言回答道:“国家对我有厚恩,身列在您的旁边,不敢不尽心。这些年来朝堂上围绕立储事情争得夺你死我活,皇帝面对亲情与父子情时着实难堪。现在催阁下入朝的诏令急于星火,为了不至于傥生异议、内外疑骇,应坦荡入朝,不要迁延一再拖延起行日期。”因蜀王卷入权利之争漩涡,最终被废为庶人,遭连累的益州官属多达百余人,源师因为多次规劝蜀王之故而免于杀身之祸,还升迁为仪同三司。

  源氏家族兴盛显赫北朝、隋、唐、宋数代与严谨的家风和家训不无关系。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他们的血脉世袭和精神谱系里,小家与大国同命相依。故而诚勤事君、清约行己的家训主旨,使这个家族从最基本的孝亲敬老、兴家乐业人伦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责任担当。

  作者简介:米海萍,女,青海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文学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青海民俗学会副会长、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民俗文献学的研究与教学。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青藏地区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土族史料集》等6部专著。

   

   
相关链接
  请君切记贪者险
  青海大学新能源光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梅生伟—— “让清洁能源走下高原”
  李氏家族:怀家卫国,忠信礼仪
  金发碧眼的老党员孙桂英